| 
 | 
问题小说 
 
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它与问题剧一 
样,都是“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当时以民 
主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传播为背景,形成了文学 
必须接触现实人生问题的启蒙主义主张。俄国文学、东 
欧文学、北欧文学特别是易卜生密切关心社会现实问题 
的进步倾向,也影响并促成了中国问题小说的兴盛。周 
作人说;“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物。这种 
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的小说。” 
(《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陈望道、沈雁冰等认为: 
问题小说就是“以劳工问题、子女问题以及伦理、宗教 
等等问题中或一问题为中心的小说”(《问题小说》)。 
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的短篇小说,如他自己所说, 
“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已”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每周评论》上胡 
适的小说《一个问题》,《新潮》上的小说象汪敬熙的 
《谁使为之?》,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绍 
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晨报》上冰心的《两个家 
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都是较早出现的 
问题小说,有的连题目都带着问号。由于作者思想倾向不 
同,初期问题小说中有一部分作品专以“美”和“爱” 
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大部分则并不提供答案,是所谓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不开药方”本身,也正 
是问题小说的特点之一。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 
知识青年的觉醒。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 
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后来,问题小说也体 
现着作家密切关心现实这一优良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赵树理就把自己的小说也叫做“问题小说”。 
他说:“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 
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 
应该把它提出来。”(《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在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的新时期,许多作家解放思想,通 
过自己笔下的艺术形象,对以往的历史经验进行严肃的 
探索和总结,作品往往以其强烈的哲理性而引人深思。 
因而也被称之为“问题小说”。 
                  (严家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