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代戏曲 
 
包括传奇戏曲和杂剧,分别在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 
的基础上发展衍化而来。作为两种不同的戏曲艺术形式, 
它们各自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 
  传奇戏曲 传奇戏曲的前身是南戏,即南曲戏文。 
产生在浙东温州一带。“传奇”一名,由来已久。唐时 
称小说为传奇,宋时有人称平话、诸宫调为传奇,元时有 
人称杂剧为传奇。至明代,传奇成为南戏的专称,并且 
成为明代的主要戏曲形式。明代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两个时期,即正德以前和嘉靖以后。元末明初,五大传 
奇的出现,这是杂剧时代向传奇时代转变的标志。五大 
传奇指《琵琶记》与荆(《荆钗记》)、刘(《刘知远 
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其 
中《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 3种可 
见民间通俗、质朴的本色,《琵琶记》、《荆钗记》2种 
则出现了典雅化的苗头。 
《荆钗记》插图 
《刘知远白兔记》插图 
  据现有文献,能确切地判断明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 
传奇作品极少,或认为《白蛇记》、《芦花记》和《沉 
香亭》等是明初之作,但也有不同看法。现有文献一般 
都记载成化、弘治年间传奇作品较大量地产生。比较著 
名的有姚茂良的《精忠记》、王济的《连环记》和沈采 
的《千金记》等。《精忠记》写岳飞抗金故事,曲词质 
朴,情节动人。《连环记》写王允巧使美人计,将歌妓 
貂蝉先许吕布为妻,又献给董卓为妾,关目情节大体据 
《三国志演义》;前人评它“词多佳句”。《千金记》 
写韩信故事:微时受辱,后在汉拜将,灭楚,最后封王。 
剧中写韩信封王后,刘邦赐他千金荣归故里,他将千金转 
赠给漂母以报德。所以题名《千金记》。剧中有关项羽 
的戏,为后来《霸王别姬》之滥觞。曲词本色,只是关目 
芜杂。同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封建道德有关,这 
时出现了狂热地教忠教孝的作品。邱□所作《五伦全备 
忠孝记》,就是以戏载道的典型。王世贞评论说:“《五 
伦全备》是文庄元老大儒之作,不免腐烂。”邵灿所作 
《香囊记》,明确宣称自己的创作是在于发明经义,为 
了教忠教孝。文辞上则追求骈俪,是明代传奇中骈俪派 
的始作俑者。 
  明代传奇创作大盛是嘉靖以后出现的。明王朝从开 
国经过100多年休养生息之后,社会经济呈现了繁荣局面, 
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腐化堕落,激化了社会矛盾。 
与这一新的经济、政治环境相适应,嘉靖时期剧坛发生 
较大的变化。有些传奇作品,突破了教忠教孝的束缚,直 
接将现实生活中政治斗争的题材,搬上舞台,产生了巨 
大的反响。这一时期出现了三部重要传奇:《宝剑记》、 
《鸣凤记》和《浣纱记》。《宝剑记》作者李开先,曾 
因严嵩同党的倾轧而罢职闲居,因此“特借以诋严嵩父 
子耳”(《曲海总目提要》)。剧本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 
故事,但作者有意加以改造,将林冲塑造成为一位勇于向 
高□、童贯斗争的英雄,以此表现作者对于黑暗统治的 
不满和抗议。《鸣凤记》传为王世贞所作,或说是王的 
门人所作,剧本描写杨继盛等人与权臣严嵩的斗争,直 
接以时事入剧,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梁辰鱼《浣 
纱记》,写吴越兴亡故事,最后以范蠡在灭吴后归隐作 
结束,寄意深远。在《鸣凤记》以后,产生了大量反映 
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的作品,虽然有的在艺术上比较粗 
糙,但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这是明后期传奇 
创作中的一大特点。 
  嘉靖时期传奇已在剧坛上占了主流。到了万历期间, 
传奇作品大量产生,进入了高潮阶段。这一时期,传奇 
在形式上也更加丰富多样,有所发展,最突出的就是唱 
腔的变化及昆腔的兴盛。 
  传奇戏曲的前身南戏流行于江南各省,唱腔因地域 
不同而不同。徐渭说:“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 
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 
润、池、 太、扬、 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 
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南词叙录》),并 
说:“(昆腔)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 
人。”(同前)嘉靖初年,魏良辅改造昆腔,“转喉押 
调,度为新声”(《虞初新志》)。自此,“吴人重南 
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词几废”(《顾曲杂言》)。 
嘉靖以后,流播愈广,明代剧坛便形成了以昆腔为主的 
局面。上述梁辰鱼《浣纱记》就是用昆腔写作传奇剧本 
的代表作。梁辰鱼的《浣纱记》,体现了传奇体制上的 
重大改革。昆腔之有《浣纱记》,就如南戏之有《琵琶 
记》,是划时代的作品。在传奇创作进入高潮的过程中, 
还出现了某些专门探讨戏曲音律的著作,如王骥德《曲 
律》等。崇尚昆曲,维护其规矩,反过来又影响了传奇 
创作。 
《浣纱记》插图 
  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还有高濂的《玉簪记》、周 
朝俊的《红梅记》、 孙钟龄的《东郭记》、 张四维的 
《双烈记》、孙柚的《琴心记》、朱鼎的《玉镜台记》、 
徐复祚的《红梨记》、叶宪祖的《鸾□记》等。而吴江 
沈□与临川汤显祖则是这一时期的两位最重要的传奇作 
家。沈□精通音律,所作传奇17种(世称“属玉堂十七 
种”),今存《义侠记》、《红蕖记》等7种。沈□传奇 
创作,讲究音律,强调戏曲语言本色。以沈□为首的吴 
江派,以其创作实践及主张,维护昆腔的地位。汤显祖 
自称不是“吴越通”(《答凌初成书》)。他的传奇创 
作,在唱腔上,接受了海盐腔及弋阳腔等“杂调”的影 
响,不受昆腔“正声”的限制,在反映现实、抒写情性 
上,强调“自然而然”(《答凌初成书》),不受曲律所 
束缚。汤显祖传奇创作品种繁多,传世作品《紫钗记》 
(《紫箫记》修改本)、《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 
魂记》)、《邯郸记》和《南柯记》,世称“玉茗堂四 
梦”。其中,《牡丹亭》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最高成 
就。沈□、汤显祖的传奇创作形成了吴江派和临川派, 
明末,传奇基本上仍是吴江派和临川派两大派。被称为 
临川派作家的有孟称舜和阮大铖等,被称为吴江派作家 
的有袁晋和范文若等,其中以袁晋的《西楼记》和阮大 
铖的《燕子笺》最为著称。 
  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统计,作家姓名可考的 
明代传奇作品计618种,无名氏作品计332种,合计950种。 
  杂剧 明代杂剧的发展情况也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自洪武至弘治、正德间,上承元杂剧余绪,产生了 
不少作品,但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不仅远逊元杂剧,而 
且出现了大量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明初藩王朱权、朱 
有□的作品是这种倾向的代表。朱权的作品保存下来的 
仅有两种,朱有□的《诚斋乐府》收31种杂剧。研究者 
认为它们音律谐美,堪称当行,且有才气。但就其内容 
来说,或是荒诞迷信的“度脱剧”,如《东华仙三度十 
长生》;或是宣扬封建道德的“节义剧”,如《清河县 
继母大贤》;还有的是点缀升平的“庆贺剧”,如《洛 
阳风月牡丹仙》。但他所写的水浒戏如《黑旋风仗义疏 
财》和《豹子和尚自还俗》,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李 
逵和鲁智深的英雄本色,不过也有歪曲之处,甚至还出 
现对梁山英雄们的诬蔑。这一时期刘兑、贾仲明和杨讷 
的个别作品也有一些特色,其中刘兑的《娇红记》写申 
生和娇娘的爱情故事,较能动人;贾仲明的《萧淑兰》写 
女主角追求爱情时的大胆热情颇有特色;杨讷的《西游 
记》对后来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有明显的影响。以 
上都是明景泰朝以前的作品。在这以后的30多年中,杂 
剧创作趋于寂寥。稍后出现的较有名的杂剧写作者有王 
九思、康海和陈沂等。康海的《中山狼》是寓言剧,通 
过对狼的揭露,骂尽世上一切负国、负友之徒。王九思 
的《杜甫游春》是抒情剧,主要是吐露作者自己的不平 
之气。陈沂的杂剧《善知识苦海回头》,写宋代胡仲渊 
被人谮害贬谪雷州的故事,剧中颇多愤慨语,只是最后 
写胡仲渊出家成正果,宗教说教较多,颇带消极情绪。 
  嘉靖以后的杂剧创作出现一些新特点。元代以来, 
杂剧本用北曲,故又称北曲杂剧,这时候却出现了南曲 
杂剧。 
  沈德符《顾曲杂言》说:“嘉、隆间,度曲知音者 
有松江何元朗,蓄家僮习唱,一时优人俱避舍。以所唱 
俱北词,尚得金、元遗风。余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 
其歌童也,俱善弦索,今绝响矣。……近日沈吏部所订 
《南九宫谱》盛行,而《北九宫谱》反无人问,亦无人知 
矣。”并说:“今南腔北曲,瓦缶乱鸣,此名‘北南’,非 
北曲也。只如时所争尚者《望蒲东》一套,其引子,望 
字北音作旺,叶字北音作夜,急字北音作纪,叠字北音 
作爹,今之学者颇能谈之。但一启口,便成南腔……。奈 
何强名曰北?”这说明,一方面北曲至万历年间已成绝 
响,另一方面杂剧在音律上已出现南北混合的现象。明 
代杂剧的蜕变,使得纯粹的杂剧北曲变而为由南曲写成 
的或者是南北合套的南杂剧。这时候的杂剧在形式上也 
逐渐摆脱元杂剧的规范束缚,折数可多至五折以上,也 
可以只有一折。有的剧虽然保留四折形式,实际上却是 
分写四个故事。这一形式变革,促进大量短剧出现。此 
类短剧,多数不太讲究戏剧冲突,不宜剧场搬演,而成 
为一种抒情小品。 
  这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杨慎的《太和记》(一说 
许潮作),李开先的《园林午梦》,汪道昆的《五湖游》、 
《远山戏》、《洛水悲》,徐渭的《四声猿》,梁辰鱼的 
《红线女》、 《红绡》,王衡的《郁轮袍》、 《真傀 
儡》,许潮的《兰亭会》、《赤壁游》,徐复祚的《一 
文钱》,陈与郊的《昭君出塞》、《文姬入塞》,叶宪 
祖的《骂座记》等。徐渭的《四声猿》包括《狂鼓吏》、 
《玉禅师》和《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短剧,除《玉 
禅师》外,其他三个作品都洋溢着狂傲的反抗精神。明人 
对它们评价有分歧,王骥德以徐渭的学生身份称赞《四 
声猿》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沈德符却说,“…… 
然以词家三尺律之,犹河、汉也”。这两种批评都有过 
分处。徐复祚是江苏常熟人,著有传奇三种,他的《一 
文钱》杂剧共六折,刻画守财奴卢至的悭吝性格相当深 
刻。王衡是江苏太仓人,共写杂剧五种,其中《真傀儡》 
一剧写杜衍致仕之后,观傀儡戏于市井间,受人凌辱而 
无忤,后来被宣召,竟假傀儡衣冠受命,描绘世态,讽 
刺朝廷,入木三分。 
  关于明杂剧的统计,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著录 
523种,其中有姓名可考者349种,无名氏作品174种。 
                  (施议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