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其他文学分类常识 > 明代散文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明代散文

明代的散文创作没有出现类似唐宋八大家那样杰出
作家,但优秀的篇章还是不少。明代散文的取材较为广
泛,后期散文的表现手法也较为多样,不少篇章在不同
程度上受到了小说、寓言、笑话、八股的影响。尤其是
晚明小品,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从散文
观念到创作实践都有显著的变化。明代的散文创作,大
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洪武至天顺年间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多是由
元入明者。他们经历了社会动乱,创作较能注意现实。
这种创作倾向,对扭转元末纤弱萎靡文风起了良好的作
用。其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
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但也强调“辞达”,
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
文内容较为充实,同时也有一定艺术功力。其中传记散
文最为突出,善于抓住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凸现人物的
精神风貌。如《王冕传》、《记李歌》、《杜环小传》
等都是较为优秀的名篇。缺点是有时稍嫌冗芜。刘基的
散文比较善长议论。他的《郁离子》,形式活泼,其中
虽然夹杂一些陈腐的见解,但在揭露和嘲讽社会弊病方
面,不少小品写得精悍警厉,鞭辟入里。另外,他的游
记,清越幽秀,颇有柳宗元的风范。这个时期的散文创
作成就较高。
  以后能继承宋濂、刘基散文传统的是宋濂门生方孝
孺。他的散文纵横跌宕,如《蚊对》指责同类相□甚于
毒蚊,《指喻》说明大患常发于至微,都写得顿挫浏亮,
畅达剀切。
  但是,随着明王朝的政治巩固,文网日渐严密。当
时封建统治者一方面明文规定:“士大夫不为君用者罪
该杀”;另方面着意提倡理学,编定《四书》、《五经》、
《性理大全》等书,定为生员必读之书,并以此为内容
进行八股取士。这种情况必然大大限制散文作家的视野,
使创作逐渐失去应有的生机。内容贫乏、文气冗弱的台
阁体也就应运而生。其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
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一时朝廷的诏令奏议皆出其手。
他们的散文不少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当时不
少文人得官后,往往模拟三杨的台阁体,应酬逢迎。除
三杨外,黄淮、金幼孜的散文与台阁体相似,当时也享
有盛名。当然,三杨的散文,其风格也有一些差异。如
杨士奇步趋欧阳修,为文追求纡徐委备;而杨溥则力模
韩愈,为文刻意遒古矜练。但他们散文艺术的共同弱点
就是都写得肤廓、空泛。这是散文创作的低潮时期。
  成化至隆庆年间散文 成化以后,台阁体散文的弊
病日渐暴露,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于是,茶陵诗派、前七
子也就应运而生。他们在变革台阁体文风方面起了推动
作用。茶陵派的首领是李东阳。他也是台阁重臣,“四
十年不出国门”,生活范围并不广阔,所以他的散文创
作,在内容的贫乏上,并未有多大改观。但他想以深厚
雄浑的文风代替□缓冗弱的台阁体,在表现艺术上与台
阁体有所区别,有一定可取之处。如他写的《甲申十同
年图诗序》刻画十人不同的情态,传神生动,是较好的
作品。当然,真正从内容到形式给予台阁体以有力打击
的首先还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卿、康海、
王九思、边贡、王廷相的前七子。他们作品的内容较为
充实,如何景明《何子》12篇、康海《拟廷臣论宁夏事
状》等,都是针对时弊的议论散文。但他们的艺术追求
是一味模拟秦汉文章,甚至故意佶屈其辞,地名也用古
名,不足为训,所以,前七子散文创作的成就并不很高。
  与此同时,也还出现了一些不为茶陵派、前七子所
囿,但又能反对台阁体,成就较为显著的散文作家。先
有马中锡,后有王守仁、杨慎等人。马中锡的散文横逸
奇崛,王守仁的散文疏畅俊达,杨慎的散文渊博婉丽,都
具有一定的创作个性。其中像马中锡《中山狼传》、王
守仁《瘗旅文》都是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前者描写一
个救狼反被狼噬的故事,寓意较深;后者是一篇对客死
异乡三个陌生人的祭文,寄托着作者内心的悲愤。
  随着前七子所倡导的“文必秦汉”的复古运动,出
现了越来越多的生吞活剥、字剽句窃的现象,自然引起
许多文人的怀疑和不满,其中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
归有光等人,在肯定先秦两汉散文传统的同时,强调学
习唐宋八大家散文法度,世称唐宋派。他们虽然注意散
文创作要学习唐宋散文所具有的“开阖、首尾、经纬错
综之法”,但又强调能“自为其言”,要“洗涤心源,独
立物表,具今古只眼”,所以他们的创作与一味模拟秦
汉者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唐宋派作家的散文能直抒
胸臆,做到文从字顺,朴素自然。尤其是归有光,善于
即事抒情,描绘家庭琐事,真挚动人,“不事雕饰而自
有风味”。像《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
志》都是具有这样特色的作品。正是马中锡、王守仁唐
宋派诸散文作家的努力,使明代散文创作出现了一个高
潮。
  当然,唐宋派自身有明显的局限性。他们的创作有
时“搀杂讲学,信笔自放”,有道学气,迂腐平庸,索
然无味。唐宋派的理论主张也因具有道学论文的格调和
因素,所以未能深入人心,当后七子“文必秦汉”的复古
思潮再起时,他们的影响就几乎消失了。后七子的声势
更盛,但他们之间拟古的程度却不相同。李攀龙模拟的
程度更严重一些。而宗臣、王世贞在散文创作上,并不
过分强调模秦拟汉,所以他们都有一些清新畅达的作品。
尤其是宗臣写的《报刘一丈书》较为有力地抨击了封建
官场的腐败。其刻画奔走权门的无耻之徒的丑态,维妙
维肖;描绘权豪的赫赫气焰以及门者的狐假虎威,亦淋
漓尽致。
  万历至崇祯年间散文 从嘉靖末开始,封建社会进
入末期,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开始萌芽,孕育出一股
朦胧要求个性自觉的思想潮流。因此,这时期的散文作
家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已不像唐宋派那样,只是
改变一下学习的对象,变秦汉为欧、曾,而是站在文学
应反映“童心”、“性灵”这样自觉的理论基础上,指
出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扼杀创作个性的危害性。他们创作
的散文,题材多样,形式也很活泼,摆脱了古代散文规
矩的束缚,往往格局短小,但追求“幅短而神遥,墨希
而旨永”,无论是叙事抒情、说理谈天,都信笔直书,流
畅隽俏,其中夹杂着不少“怡人耳目,悦人性情”的诙
谐和幽默。这一大批散文,一般都称为“晚明小品”。
  其中像李贽、袁宏道、钟惺、谭元春、刘侗、王思
任、张岱,都是风格独特、成就较高的散文家。李贽的
议论散文,类似杂文,有强烈的战斗性,如《题孔子像
于芝佛院》嘲笑盲从孔子者的昏聩,笔调既辛辣又风趣。
袁宏道对官场讽刺的书信,酣畅淋漓,形象生动,而山
水游记则随意抒写,清新活泼。钟惺、谭元春、刘侗又
是一副笔墨,他们追求幽深孤峭,往往以变换句式的方
法,增强描绘对象的雕塑感。“与公安、竟陵不同衣饭,
而各自饱暖”的王思任,其散文则“出言灵巧,与人谐
谑”,充分表现这位“谑庵先生”的神采和风貌。张岱
能兼采公安、竟陵两派之长,使散文做到既明丽清净,又
刻琢精工。正是这些作家的努力,使晚明小品在中国散
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晚明小品有个很大
弱点,虽然有些篇章有愤激、讽刺,但大多数文章都是
表现个人闲适生活,内容较为单薄。有少数散文趣味低
下,显得俚率、庸俗。
  晚明时期,也还有一部分作者,继续恪守唐宋派论文
主张。有的认为只有取经唐宋才是溯源秦汉的正确道路,
如艾南英;有的强调文章应该祖述六经,思想较为保守,
如张溥;有的仍然追随前后七子,以“兴复古学”为己
任,如陈子龙、夏完淳。由于这些作家身处社会危机特
别严重的时刻,所以他们有些散文创作能突破自己论文
主张的框框,写出了不少面对现实的作品。如张溥《五
人墓碑记》表现苏州市民与阉党的斗争,写得质朴亢爽。
又如少年英雄夏完淳在就义之前用血泪凝成的《狱中上
母书》、《遗夫人书》、《土室馀论》,感情充沛,悲
壮动人。这些创作也为晚明散文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
献。
  明代散文卷帙浩繁。重要的选本有明代程敏政的《明
文衡》,其中选录明初至弘治期间的散文。清代黄宗羲《明
文海》,选录文章较多,但其书旨在保存史料,所以不少
文章文学价值不高。清代薛熙的《明文在》,主要以唐
宋派古文为标准选录明代散文。至于汇编全部明代散文
的总集,则至今尚无。
                  (尹恭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