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荆 刘 拜 杀 
 
元代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 
亭》、《杀狗记》的合称,是南戏中除《琵琶记》外,最 
负盛名的作品。 
  《荆钗记》 一般认为是元柯丹丘作。据张大复《寒 
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说,柯丹丘为“吴门学究敬 
仙(先)书会”才人。一说此剧是明初宁献王朱权作,另 
外还有多说。今存多种版本。其中以嘉靖温泉子编集, 
梦仙子校正《原本王状元荆钗记》较近古本。剧本写王 
十朋与钱玉莲的婚姻故事:钱玉莲鄙弃富豪孙汝权的求 
聘,宁嫁一贫如洗、以荆钗为聘的书生王十朋。婚后半 
年,十朋赴京考中状元,因拒绝丞相逼婚,被改调烟瘴 
之地潮阳任职。孙汝权偷改十朋家书为“休书”,继续 
纠缠玉莲不止。后母逼迫改嫁,玉莲不从,投河遇救,跟 
随恩人远去他乡。十朋闻玉莲“死”讯后,决意终身不 
另娶。玉莲误听十朋病亡噩耗,也执意不再嫁。数年之 
后,于吉安重逢,夫妻团圆。剧本歌颂了王、钱二人坚 
贞不渝的爱情,描写了他们对黑暗势力的反抗精神和不 
屈的斗志。剧本对权相富豪的横行不法,也给予了揭露 
和鞭笞,是一部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但剧中王、钱二 
人被冠以“义夫”、“节妇”称号,使之带有较多封建 
道德说教的色彩。 
  《白兔记》 永嘉书会才人编撰。原本不存,在今 
传本中,以成化刊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保存古 
本原貌较好。剧写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幼年失父, 
落魄马王庙中,李文奎见他相貌不凡,收留家中牧马,并 
将女儿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夫妇去世后,三娘兄嫂不 
容。知远只得弃家投军,又被岳节度使招赘为婿,后成 
就功名。三娘不肯改嫁,被兄嫂逼迫,日挑水,夜推磨, 
受尽苦辛。她磨房咬脐产子,托窦公送往军营。十六载 
后,咬脐郎猎白兔而遇三娘,母子夫妻得以团圆。剧本 
成功地塑造了受尽折磨而坚强不屈的李三娘的形象。对 
刘知远贫穷时受到的欺凌与侮辱,也有较真实生动的描 
写,并寄予同情,而对其见利忘义、负情三娘的行为则 
给予了一定的批评;与此同时,还嘲讽了三娘兄嫂贪婪、 
残忍的品行。但是剧本强调的“贫者休要相轻弃”的美 
德,却建立在“发迹变泰”的思想基础上,其中包含着 
对于富贵、权力的羡慕向往之情,反映了封建时代小生 
产者的理想和情趣。剧中严重的宿命论思想,也使作品 
有所减色。 
  《拜月亭》 一般认为是元人施惠作。施惠,字君 
美。此剧据关汉卿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原本 
不存。今存本以明万历世德堂刊本《新刊重订出相附释 
标注(拜)月亭记》较近古本原貌。全剧以蒋世隆与王 
瑞兰的爱情婚姻波折为主线,写金朝末年,蒙古兵南下, 
金迁都汴梁。兵荒马乱中,书生蒋世隆与兵部尚书王镇 
女儿瑞兰旷野相逢,结伴同行,患难中结为夫妇。王镇议 
和归来,强行拆散恩爱夫妻。瑞兰思念丈夫,幽闺拜月祷 
祝重聚。后蒋世隆考中状元,破镜重圆。此剧突破“才 
子佳人一见钟情”的俗套,着力描写蒋、王二人在患难 
相扶、生死与共中建立起来的纯洁、坚贞的爱情,同时 
批判了封建的门第观念和封建婚姻制度。 
《拜月亭》插图 
  《杀狗记》 作者未详。前人多认为是明初徐□作, 
但元代戏文《宦门子弟错立身》中已提到此剧,徐□也 
可能是改编者。今存汲古阁刻本为冯梦龙改订本。元代 
有无名氏杂剧《杨氏女杀狗劝夫》,内容与此戏文大致 
相同。剧本写财主孙华与市井小人柳龙卿、胡子传结为 
兄弟,受二人挑唆,视胞弟孙荣为仇敌,致使孙荣寄身 
破窑,乞食街头。华妻杨氏多方劝说无用,设杀狗劝夫 
之计,暴露结义兄弟危难时不肯相救的真面目,才使孙 
华醒悟,兄弟和好,共受旌表。剧本以宣扬封建伦理思 
想为主旨,赞美恪守封建妇道、又能劝夫改过的贤妻,以 
及事兄如事父、被逐不怨的悌弟,还有忠心事主的义仆。 
此剧封建宗法气息虽然浓厚,其警诫世人不可妄交酒肉 
朋友,却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作品对柳龙卿、胡子传两 
个骗吃、骗喝的游手好闲之徒,作了比较生动的描写。 
《杀狗记》插图 选自明代刻本《元曲选》 
  这四部南戏,以《拜月亭》思想、艺术成就最高。明 
人何良俊、徐复祚等曾以为胜过高明《琵琶记》。吕天 
成又认为《荆钗记》可“仰配《琵琶》而鼎峙《拜月》” 
(《曲品》)。 
  接近古本原貌的成化本《白兔记》收于《明成化说 
唱词话丛刊》中,其余三种均见《古本戏曲丛刊初集》。 
                  (金宁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