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其他文学分类常识 > 元代散曲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元代散曲

元代散曲作家约200余人,作品4300多首,其中小令
3850余首,套曲450余套。由于正统的文学观念不重视散
曲,很少有人搜集编次成册,散佚的作品当不在少数。
  元代散曲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大略以元成宗皇
庆、延□为界。前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今北
京),这是散曲兴盛时期,作家队伍中有地位显赫的达官
贵人、文人雅士,如刘秉忠、杨果、卢挚、姚燧等;有
著名的杂剧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还有教
坊艺人,如珠□秀等。由于作家的社会地位高下不同,思
想感情各异,艺术素养差别也很大,使前期散曲呈现了
丰富多采的局面,而散曲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也逐步
走向成熟。在各类作家中,那些地位高、有才名的文人
雅士如杨果、姚燧等人,对新兴的诗歌体裁虽有兴趣,但
只在游宴应酬场合小试才情,而且常以词的写法绳曲,所
以尽管也有清新之作,却不能充分表现散曲的艺术特点。
至于教坊艺人的作品,一般说来题材较窄,艺术上也较
为粗糙,加之散佚甚多,不能探其全豹。最有成就的还
是那些兼作杂剧的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人。
他们的作品既有民间文艺的通俗平易、质朴自然的意趣,
又经过锤炼开拓,提高了散曲的境界,如马致远的《秋
思》套曲,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曲以及他们的小令等。
他们对于散曲成长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诗歌体裁,作出了
很大贡献。
  后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逐渐移至杭州一带。随
着散曲的繁盛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家队伍有了新的变
化,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或主要精力、主要成就在于散
曲创作的作家,如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等人。
他们对于散曲的体制和规律勤于探究,写出不少好作品,
丰富了散曲园地。后期创作在数量上比前期更多。从发
展趋势来看,虽然继承和发扬前期散曲通俗直白、生动活
泼的特色,出现了象睢景臣《高祖还乡》及刘时中《上
高监司》等难得的、有特色的作品,但是总的创作倾向,
却是趋于雅正典丽,逐渐失去前期的生命力。在这一时
期,曲学评论与音律研究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贯云石的
《阳春白雪序》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周德清的
《中原音韵》对于曲韵及曲的格律的研究,不论对杂剧
还是散曲的创作,都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出现了一些
散曲选集,其中以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和《朝野新声
太平乐府》,人称“杨氏二选”,最为著称。
  元代散曲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了对人民苦难的同
情。如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张可久的〔醉太平〕小
令、张鸣善的《讥时》小令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元
代社会中□佞当道、百姓受难的现实。尤其是睢景臣的
《高祖还乡》,直接冲击了“至高无上”的君权思想;刘
时中的《上高监司》前、后套,更深刻暴露了元代政治
经济制度的腐败。②慨叹世情险恶,向往脱离现实生活,
归隐田园。这一类作品数量众多,它们反映了元代士人
们的身世之感以及他们中普遍存在的消极避世情绪。但
其中也有在强烈表达对险恶世情的激愤以后表示不如归
隐的作品,如马致远的《秋思》套曲。③歌唱爱情及描
写闺怨。这类散曲数量上不少于归隐之作。它们一般都
写得想象丰富,语言直白,意境逼真率直,比较明显地
表现出受民间歌谣的影响。④写景。这是元散曲中又一
重要题材,而且风格多样,色彩绚丽。在描写山河秀色
时,不少作品以疏放豪宕的铺叙,表现出了曲的特有意
境。但是和传统的诗歌相比,和同代的杂剧相比,元散
曲的题材显得比较狭窄,不少作品的思想倾向也比较消
极;同时,也有一些格调较低的游戏、应酬之作。
 元代散曲创作的风格是多样的,一般认为,主要可
以分豪放、清丽两派。豪放派以马致远称首,清丽派则
以张可久为魁。如以前、后期作品的倾向来看,前期是
以豪放本色为主流,但是尖新清丽之作也有重要地位;到
了后期,则以清丽为主,豪放为辅。后期即使以疏放豪
宕著称的作家如贯云石等人,他们的作品也与前期豪放
派不同,带有江南文学传统的妩媚的色彩。这是元代散
曲风格流派消长的大致情况。到了元末,南戏音乐融入
散曲,不少作家采用南北合套的方式,使元代散曲的发
展出现了新面貌,向明代散曲以南曲为主的局面,迈出
了第一步。
                  (吕薇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