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六文 
 
骈文的通行别称。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 
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又称四六文。四六 
文常用于表章奏记的撰写。西晋作家陆机《演连珠五十 
首》,每首都是四六骈句成章的短小韵文,为今存可见 
的较早的四六骈文短章的滥觞。其后,四六骈句大量运 
用于南朝骈文。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若夫句 
笔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 
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已以四六骈句为骈文 
基本句式,但六朝尚无四六文之名。唐人章奏表□等也 
多用此体。骈文别称为四六文,大约起于中、晚唐之间。 
柳宗元《乞巧文》形容骈文句式中说“骈四俪六,锦心 
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便以四六句为骈文主要 
特点。晚唐李商隐得令狐楚的传授,擅长骈文,章表奏 
记,自编成《樊南甲集》,称之“樊南四六”。序中说, 
“四六之名,六博格五,四数六甲之取也”,用古代六 
博游戏中遇五不行和四方四时,六十甲子计日月时辰,譬 
喻骈文基本句式为四六句。后又编《樊南乙集》,即称 
骈文为“四六”。此后,“四六”之称便流行了。到宋 
代,骈文的四六句格式更为定型,“声律极其精切”(明 
代徐师曾《文章明辨序说》)。一些评论骈文的专著也 
往往以“四六”为题,如王□《四六话》、谢□《四六 
谈□》等。 
                  (顾易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