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文 
 
流行于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文体。在唐代主要指 
当时通常应用的骈文和科举考试采用的律赋。骈文起源 
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即偶句、俪句) 
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也称骈偶文、骈俪文,在唐代 
还相当流行,章奏表□多用此体,与古文相对而言,也 
称今体。其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者也称四六文。中唐时 
韩愈、柳宗元等提倡古文,但骈文仍有相当势力。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就曾慨叹自己:“时时应事作俗下文 
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不知古 
文直何用于今世也!”律赋是一种骈偶化、声律化的赋 
体,对偶工整,音律有严格规定。唐代科举考试时常于 
题目之外,另出数字为韵脚,通常为八字,作赋必须依 
次换押这些规定的字韵。由于拘限过严,罕有佳作。至 
北宋前期,杨亿、刘筠等的骈俪文体风行一时,也称时 
文。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记述自己年轻时文坛的情 
况说:“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 
取科第,擅名声。”明、清时期所谓时文则指八股文,也 
称制艺。 
                  (顾易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