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其他文学分类常识 > 南朝文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南朝文

指宋、齐、梁、陈四朝的文。这一时期的文,除一
部分论议奏疏之外,几乎都是语句偶俪、声调铿锵的骈
文。
对偶是汉语文学特有的修辞方法。东汉以来,文章
开始骈偶化,“往往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词,而奇偶
相生,致文体迥殊于西汉。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
撰著,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
(刘师培《论文杂记》)。骈偶文体,经过西晋至南朝,
特别是齐永明以后,已完全定型成熟。成熟的标志是:①
隶事用典更加繁富复杂。钟嵘在《诗品序》中评论当时
文坛上的风气说:任□、王融,“词不贵奇,竞须新事,
尔来作者,□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当
时文人聚会时常常竞相隶事以争胜负。文学作品中“缉
事比类,非对不发”,“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南
齐书·文学传论》)。这种风气,在骈文中尤甚于诗歌,
隶事的形式也更为多样。许多作家用事工巧灵活,远远
超过了前代的作家。②自觉追求声律的和谐。沈约、王
融等在齐永明年间始创的声律论,适用于五言诗,也适
用于骈文。所谓“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
悉异”(《宋书·谢灵运传论》),本来是从语音现象中
总结出的规律,以期使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性。作家把它
自觉运用于骈文的写作,可以调节作品的音调,使轻重
短长、高下疾徐能够协调变化。③句式愈趋齐整。《文
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
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
权节也。”四、六言句匀称自然,宜于诵读。南朝骈文
到了中后期,已大多以四、六言句为主,而在组织上时
加变化,间或参以三、五、杂言,使全文规整中有错综,
疏朗而不板滞。
  南朝骈文常常被唐代以来的评论家视为文风卑弱的
标本。卑弱指内容空虚和风格轻绮。造成卑弱的原因是
作家缺乏深厚的生活感受和直面现实政治的勇气,而不
能单纯归之于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南朝骈文中的优秀
作品,无论叙事、抒情或者议论,都能把裁对隶事、选
声调色这些技巧运用自如,使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臻于完
美。但是由于当时的文几乎全部骈偶化,而文的应用范
围又极为宽广,从政府文告到私人函件,莫不骈四俪六、
抽黄对白,多数情况下,有关形式的各种要求反而变成
桎梏。流弊所及,难免文饰苍白,甚至语意复沓肤泛,语
句破碎不通,招来后人许多理所应当的指责。
  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鲍照、江淹、刘峻、
徐陵。沈约、任□,名声很大而实际成就稍逊。一般说
来,诰□、奏疏这一类应用文字,虽不乏文士的精心结
撰,可以看到技巧和学问,但终究很难视为文学。只有
在抒发性情、骋驰议论以及描摹物态的那些文章中才多
有佳言妙境。刘宋元嘉时代,文章虽多骈句,但通篇格
局仍近于晋文。颜延之的《庭诰》,语言质朴,大约是
无意求工,只是按照当时的习惯作文,所以用偶句而少
雕琢。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是南朝最早描写山水
风景的名篇,颇饶古朴的风韵,却能“烟云变灭,尽态
极妍”(许□《六朝文□笺注》)句法则以四言为主,较
少变化。《石帆铭》、《瓜步山□文》是同类性质的作
品,前者奇崛弘丽,后者在摹山范水之中寄托了作者人
地寒微的愤慨。齐梁以来,对形式的讲求更加严格。写
景佳作有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
《与顾章书》,都是简洁精致的小品。丘迟的《与陈伯
之书》,喻之以理,动之以情,也是传诵的名篇。江淹
的《诣建平王上书》、《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
书》等篇,骈俪之中间以单行散语,不事□艳,气格高出
时辈。刘峻的《辨命论》和《广绝交论》,是以骈体作
议论的典范。《广绝交论》列举五交三衅,虽为任□身
后而发,而笔锋所及,已扩大到当时社会上一切势利现
象。另外,别成一体、嬉笑怒骂的俳谐之文,有孔稚□的
《北山移文》、沈约的《修竹弹甘蕉文》、袁淑的《驴
山公九锡文》等。徐陵是南朝最后一位骈文大家,《玉
台新咏序》体现了骈文五色相宣、八音迭奏的特色,素
为后世所称道;《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感情真挚,
隶事工而论事畅,可推为集中压卷之文。
                  (沈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