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朝辞赋 
 
指北魏、北齐、北周三代的辞赋。北朝文学的兴起 
远较南朝为晚,成就也颇见逊色。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 
统一北中国,灭夏和北凉之际,罗致了原来曾在后秦和 
西凉任职的一些文人,他们的学术和文学成就都高于北 
魏原有的人士。然而由于北魏早期的文化政策不利于文 
学的发展,诗文方面仍然没有多少可称道的作品;但辞 
赋却有一些可读之作。现存的北朝辞赋,以张渊《观象 
赋》为最早。作者历仕后秦和夏,入魏后任太史令等职。 
此赋主要是记载当时的一些天文知识,但辞采尚佳。赋 
的后半部分写作者观察天象时的心情和感受,有一定的 
抒情意味。稍后于张渊的高允被尊为北魏的著名学者和 
文人。他作有《代都赋》和《鹿苑赋》。前者已佚,后 
者著录于《广弘明集》。这篇赋内容平庸,但比起作者 
现存的诗文来,还稍有一点文采。 
  北魏中期以后有一段时间的辞赋没有留存下来。直 
到孝文帝元宏迁洛以后,文学渐见起色,然而辞赋的作 
者仍较诗文为少。现今所能见到的作品大抵产生于北魏 
后期。其中《洛阳伽蓝记》所载姜质的《亭山赋》,描 
写司农张伦宅中园林,虽着力铺陈,但罕见佳句。 
  孝明帝元诩即位(516)以后,北魏朝政日乱,有些文 
人就利用辞赋的形式来发愤抒情。这些作品从内容到形 
式都各异其趣,但都带有模仿前人的痕迹,大体说来可分 
为三种类型:元顺的《蝇赋》和卢元明的《剧鼠赋》是 
借物喻人以讥刺世态的,比较接近东汉赵壹的《刺世疾 
邪赋》。这些赋情感激愤,而文辞比较古朴,缺乏雕采。 
阳固的《演赜赋》和李骞的《释情赋》则着重写身处乱 
世而洁身自好的志趣,写法仿效张衡《思玄赋》。其中 
阳作有些神话及幻想的成分,与《思玄赋》更为接近;李 
作叙当时政局较多,略有变化。袁翻的《思归赋》抒情 
意味最强烈,手法颇近南朝江淹的赋作。如:“俯镜兮 
白水,水流兮漫漫。异色兮纵横,奇光兮烂烂。下对兮 
碧沙,上□兮青岸。岸上兮氤氲,□霞兮绛氛。风摇枝 
而为弄,日照水以成文。行复行兮川之畔,望复望兮望 
夫君”等句,辞采华美,能把写景与抒情较好地结合起 
来,在北方作者的辞赋中较为难得。 
  北魏分裂而成的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两个对峙的政 
权中,北齐的文化较高,产生的作家较多。但当时著名的 
文人如温子□、邢劭和魏收都没有留下什么重要的辞赋。 
《北齐书·魏收传》说:“收以温子□全不作赋,邢虽有 
一两首,又非所长,常云:‘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 
但他的赋现已全部散佚。邢劭《新宫赋》在《艺文类聚》 
中尚收存片段,但亦乏特色。只有由南方入齐的颜之推 
所作《观我生赋》稍有文采。此赋附有自注,对了解梁 
末及北齐史事,颇有价值。 
  北周的情况与北齐不同。西魏和北周虽然没有产生 
过什么著名文人,但梁代著名作家庾信出使长安,被留 
在北方,历来被称为北周作家。庾信的创作技巧在南方 
时本来已超越时人,所作《春赋》、《荡子赋》、《灯 
赋》等抒情小赋,与萧纲、萧绎等人之作格调相近,虽 
不免失之纤弱,但艺术技巧较高。到了北方以后,由于 
遭受离乱、身世飘零,时有乡关之情,因此作品的内容益 
见充实,而风格更显得苍劲沉郁,成为六朝赋家中杰出 
的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哀江南赋》和颜之推的《观 
我生赋》一样,可谓梁末史事的实录,而从感情的深挚和 
辞藻的华丽来讲,则大大超过颜作。《枯树赋》、《小 
园赋》等抒情小赋善用比兴手法,艺术技巧臻于成熟,成 
就很高,历来被人传诵。庾信入北以后,他的诗文曾风 
靡于北方,几乎无人能得其仿佛,尤其是辞赋,终北周 
之世除他以外,更无人从事这方面的写作。 
                  (曹道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