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外国诗词常识 > 国际笔会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国际笔会

成立于1921年。它的发起人是英国女作家道森·司
各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所造成的“浩劫”,促使
许多作家寻求避免同样历史悲剧重演的道路。他们觉得
作家应该组织起来,为保卫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精神财富
而作出共同的努力。笔会就是在这样一种指导精神下出
现的。 “笔会”是英文 Pen这个字的意译。 它原是由
Poets(诗人)、Essayists(散文家)和 Novelists(小
说家)三个字的头一个字母所组成。实际上它现在还包
括文学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和编辑。按照国际笔会的章
程,有一定成就的、“在文学创作的某一特殊方面具有
代表性”的作家,人数在20名以上,只要承认“国际笔
会宪章”上所规定的精神并承担它所规定的义务,就可
以成立一个“中心”,即分会。这个“中心”可以向国
际笔会申请入会,只要大会以多数票数通过,即可成为
国际笔会的会员。国际笔会自称是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作
家的组织,主张创作自由,反对沙文主义和极端主义。它
的总部现设在伦敦,第一任主席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
斯华绥,我国曾翻译出版过他的三部曲《福赛特家史》。
  国际笔会一成立,法国许多有名的作家就立即响应。
这些作家之中有纪德、瓦莱里、茹尔·罗曼、加因、克
勒米欧和阿维林。这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加入笔会,
也相应地提高了笔会的威望。这样,笔会就以英、法作
家为核心,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欧洲除苏联外,其他
国家也相继成立了笔会中心。南、北美洲和亚洲(主要
是日本和印度)也接着有了笔会中心。在日本,笔会中
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文学家的团体,据称现有会员 500
多名,会长是著名作家井上靖。
  在当时国际笔会信纸上所印的荣誉会员名单中,有
英国的托马斯·哈代、爱尔兰的叶芝、比利时的梅特林
克、丹麦的尼克索、法国的罗曼·罗兰、印度的泰戈尔、
挪威的汉姆生、苏联的高尔基和瑞典的拉格洛夫。从荣
誉会员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国际笔会的性质及其所吸收作
家的范围。这里有现实主义作家、象征主义作家、进步
作家、共产党作家。稍后中国的名记者戈公振也参加了
国际笔会的活动。
  国际笔会的历届主席,同样包括各种不同流派和不
同信仰及政治倾向的作家。他们除高尔斯华绥外,有英
国作家威尔斯、法国小说家茹尔·罗曼、比利时剧作家
梅特林克、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作家摩根、法国
作家尚松、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美国剧作家亚瑟·米
勒、法国作家埃马努埃尔、德国作家伯尔、英国评论家
和编辑普里奇特、秘鲁作家略萨和1979年新选出的瑞典
作家韦斯特贝里。从这个名单中也可以看出,国际笔会
的最高领导人已经逐渐从英、法、美等大国开始发展到
第三世界和中、小的国家。这说明国际笔会也在随着时
代的进展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笔会是一次考验。在战争爆
发的前几年,法西斯的乌云已经在欧洲的天空结集。有
许多作家成了法西斯迫害的牺牲品,但也有些作家屈服
于反动派的压力而“转向”,甚至成为法西斯的代言人。
面临这样一种局面,以提倡创作自由、保卫自由独立和
人类精神财富为宗旨的国际笔会便首先开除了意大利的
笔会中心,接着又于1933年开除了德国笔会中心,于1936
年开除了西班牙的笔会中心。这些中心都因为受到了墨
索里尼、希特勒和佛朗哥法西斯独裁政权的影响而背离
了国际笔会的宗旨。
  战争爆发时,国际笔会已经有了60多个中心作为它
的会员。但欧洲大陆上大多数国家已经被德、意法西斯
军队所占领,大多数笔会中心都成了纳粹迫害的对象。
每年一次的国际笔会大会已经不可能召开,事实上,从
1939年起,这种活动即已停止。但设在伦敦的国际笔会
秘书处仍在行使职权。从欧洲许多被德、意法西斯占领
的国家流亡到英国去的作家,数目已经不少。1941年,英
国笔会中心作为东道主,召开了一次大会,有30多个国
家的作家参加。他们讨论了拯救人类文化和保卫作家创
作自由的问题,最后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在自由中的
作家》。这次大会的召开不仅加强了被纳粹迫害的各国
作家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也鼓舞了正在抗击法西斯的英
国人民的士气。
  1944年 8月,虽然德国法西斯的飞弹从欧洲大陆飞
来,造成混乱和破坏,但法西斯的势力已成强弩之末,
盟国的胜利在望。英国笔会在作家福斯特主持之下,又
召开了一次大会, 也有许多外国作家参加。 它在名义
上虽然是为了纪念诗人弥尔顿发表主张出版自由、名为
Areopagitica的演讲稿的 300周年,实际上也等于是一
次国际笔会大会。会议举行了 5天,议题为《精神和经
济价值在人类未来中的位置》,这个议题也预示着国际
笔会战后工作的动向。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部结束,国际笔会的工作
也逐渐恢复正常,第二年便在瑞典召开了战后的第一次
大会。此后每年一次的大会就再也没有中断过。但战后
国际笔会的发展,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那就是
一些流亡作家笔会中心的出现。如在瑞典现在就有拉脱
维亚的笔会中心,在美国有立陶宛的笔会中心,在巴黎
有越南的笔会中心,在西德和英国也都有些从苏联和东
欧流亡出去的作家所组成的笔会中心。现在国际笔会一
共有85个中心作为它的会员,知名的作家有 6,000多人,
是当前世界上的一个最大的作家组织,也是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所承认的唯一的一个国际作家组织。
  国际笔会设有一些专门委员会,解决工作中所产生
的具体问题。但这些委员会不是常设机构,而是由某些
中心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向秘书处提出、经大
会通过而建立的,如目前就有“翻译委员会”,其目的
是把一些不太为人所普遍使用的语种(如一些小国家的
语言)中的文学作品译成较普遍使用的文字(如英、法
文)出版,以促进人民之间的文学交流;此外还有“在
狱作家委员会”,其任务是救援一些国家的被监禁、被
送往劳动营或“精神病院”的作家。
  中国解放前在国民党统治区有一个笔会中心,解放
后移往台湾省。它一直参加国际笔会的活动。1980年 4
月北京成立了“中国笔会中心”,会员有全国知名作家
64人,选出巴金为会长,冯牧为秘书,并申请加入国际
笔会。同年 5月在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举行的国
际笔会代表大会上被接纳为会员。原在台湾省的笔会中
心在此之前已改名为台北笔会中心。按照国际笔会的章
程和传统,各个中心不代表国家,会议不用国旗、国徽、
国歌,而是以该中心的作家用以写作的文字分类,基本
上一个国家成立一个中心。但有些国家,如南斯拉夫,有
好几个共和国,每个共和国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传统,因
此就有 4个中心。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得到大会绝大多
数代表投票赞成,也可以在一个国家单一的文字范围内
成立一个以上的中心。中国因为幅员广阔,作家众多,除
了有全国性的“中国笔会中心”外,在使用汉语的上海
和广州作家们又于1980年底相继成立了上海笔会中心和
广州笔会中心,并且申请加入国际笔会。1981年国际笔
会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代表大会上通过接纳它们为会员。
                  (叶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