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外国诗词常识 > 结构主义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结构主义
Le Structuralisme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人文科学的某些领域──语言
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文艺学等学科中流行的一
种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新倾向。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
不是一门哲学。它认为每门学科、每件事物都存在着一
个内在的体系,这个体系是由事物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
规律组合成的整体。它主张从事物的整体上,从构成事
物整体的诸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把握事物。
  最早用结构的观点从事研究工作的是瑞士语言学家
斐迪南·德·索绪尔。他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提出了语言研究中的同时性概念,也就是从构成某一语
言现象的各种成份的相互关系中、而不是从它们的历史
演变中去考察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法国哲学家、
人种学家克洛德·莱维—施特劳斯在南美调查了当地土
著生活情况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人类学的文章,提出
用结构的观点分析人类社会。他认为人类社会文化的表
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众多不同表现形式本身的
研究,而不是借助任何外界的因素,可以找到一个囊括
并说明各种现象的符合逻辑的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这一
事物的结构。结构与现实不同,它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
的。只有对事物的结构进行分析,才能真正明白这种事
物。因此学者的任务就是要从事物的千变万化中找到那
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构。作为研究工作的手段,结构可
用模式表示。在文学方面,用模式来分析作品是俄国形
式主义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开创的,他在《民间
故事形态》(1928)一书中,对大量俄罗斯民间故事进行
分析后提出,尽管它们的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有内在
的共同的规律,即每个故事都由6种人物组成(英雄、他
的对手、假英雄、助手、公主或她的父亲等),这样他就
提出了俄罗斯民间故事的模式。法国美学家苏里欧则用
这种方法分析戏剧,他在《戏剧情景20万例》(1950)中,
把戏剧艺术分为主题力量、阻力、追随者等6种功能,每
种功能都由一种宇宙天体的现象来表示,如狮子星座表
示主题力量,火星表示阻力,卫星表示追随者等。
  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吸取了上述结构分析的观点,在
罗兰·巴尔特的倡导下,从60年代开始在法国广为流传。
罗兰·巴尔特特别重视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他指
出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困素,它在作
品中不仅具有本身词义的作用,而且在作品的构成中起
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例如“即使是一个看起来毫无意
义、无功能可言的细节,也许就是表达了荒谬或无用这
个意思本身”。在他的影响下,有人继续从事作品情节
结构的模式探讨,如米绍的《作品与技巧》(1963)、格
雷马斯的《结构语义》(1966)、布沙尔的《小说中的诗
学》(1974)等。此外,结构主义文艺批评的重点是把叙
述体作品作为整体来研究,着重从叙述者如何应用语言
向人叙述故事的总体上,也就是从叙述者、语言、故事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探求叙述文的结构。这方面
比较重要的著作有罗兰·巴尔特的《叙述文结构分析入
门》(1966)、茨韦唐·托多罗夫的《结构主义诗学》
(1973)和热拉·谢奈德的《形象Ⅲ》(1972)。
  虽然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因人而异,
各不相同,但批评的内在性和抽象性构成他们共同的特
点。他们都坚持文艺批评应该从具体作品出发,反对用
作品以外的任何因素,例如历史事件、社会思潮、作者
生平等去分析和理解作品。他们认为作品的意义寓于作
品本身,是由作品内在结构决定的,因此批评者的任务
是去挖掘、分析这部作品内在的抽象的结构。尽管他们
并不排斥对作品意义的分析,但“它的目的不再是对具
体作品的描述,指出它的意义,而是探求产生这部作品
的总法则”。
  参考书目
Roland Barthes,Introduction □l'analyse struc-
turale des r□cits,Communications n□8,1966.
 Tzvetan Todorov,Qu'est-ce que le Structuralis-
me? Po□tique, Paris,1973.
                  (王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