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外国诗词常识 > 巴勒斯坦文学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巴勒斯坦文学

巴勒斯坦于16世纪初即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
19世纪下半叶,巴勒斯坦人民开始反抗奥斯曼的统治,文
学也随之开始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
英国的委任统治地。以后巴勒斯坦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与斗争,在文学上都有反映。赫利
勒·贝德斯(1875~1949)的长篇小说《继承人》(1920)、
短篇小说集《思想的舞台》(1924),赛福丁·伊拉尼的
短篇小说集《第一程》、《来自人群》,奈贾提·绥德吉
的短篇小说集《忧伤的姐妹》,穆萨·侯赛尼的长篇小
说《一只母鸡的回忆》(1943)等,描写各阶层人们的生
活,表达了对殖民主义者的不满,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诗人阿卜杜·凯里姆·卡尔米(艾布·赛勒玛)(1917
~1980)、易卜拉欣·图甘(1905~1941)和阿卜杜·拉
希姆·迈哈穆德等的诗作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阿拉
伯传统诗歌增加了清新的艺术特色。
  1948年5月后,大批巴勒斯坦难民逃离家园。巴勒斯
坦文学从此分为被占区文学和流亡区文学。
  被占区文学 开始时只有农村流行的一些民歌,这
些民歌表现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以后,艰难的环境
造就了一批诗人。他们的诗歌摆脱了悲观失望情绪,具
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迈哈穆德·达尔维什(1941~ )的
长诗《巴勒斯坦情人》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作
者与祖国同命运的感情。陶菲格·齐亚德(1936~ )在
《决不能》一诗中抨击了当局对巴勒斯坦人的压迫,指
出巴勒斯坦是不可征服的。塞米哈□卡西姆(1939~ )在
《道路之歌》(1964)、《我满手鲜血》(1967)等诗集中
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和感情。陶菲格□法亚德(1939~ )
的长篇小说《被损毁者》,揭露以色列当局对巴勒斯坦
人的歧视。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黄色的街道》表现了
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社会中的苦闷。迈哈穆德·舍吉尔
的短篇小说《别人的面包》、叶海亚·耶赫里夫的短篇
小说《第一天》等揭露了以色列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反
映了巴勒斯坦人的苦难。被占区的作家大多遭到迫害,或
被监禁,或被迫流亡。巴勒斯坦被占区文学又有“抵抗
文学”之称。
  流亡区文学 初期的作品带有失望和思乡的情绪。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作品的基调也起了变化。如
女作家赛米拉·阿扎姆(1927~1968)的短篇小说《又一
年》,描写分界线两边亲人难以相会,情调凄凉。后来
写的《因为他爱他们》则表现为愤怒的呐喊。格桑·卡
纳法尼的中篇小说《阳光下的人们》(1963),暗示人们
只有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才有出路。随着武装斗争的开展,
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也更加广泛。叶海亚·耶赫里夫的短
篇小说集《母驹》,赖沙德·艾布·沙维尔的短篇小说
集《回忆往昔》、长篇小说《情人》,赛勒瓦·巴娜的
长篇小说《大河彼岸的新娘》等,表现了游击队员的生
活和斗争。宰因·阿比丁·侯赛尼的短篇小说《海米斯
先死去》,歌颂了一对恋人为了解放事业而不惜牺牲的
精神。格桑·卡纳法尼的中篇小说《塞阿德大妈》塑造
了一个坚持斗争的妇女形象。迈哈穆德·里马维的短篇
小说《小穆罕默德的疑问》表现了儿童的觉醒。诗歌方
面,有哈伦·哈希姆·拉希德(1927~ )的《和流亡
者在一起》(1953)、《革命的土地》(1959),女诗人法
德娃·图甘(1920~ )的《孤独度日》(1952)、《在
关闭的门前》,阿卜杜·凯里姆·卡尔米(艾布·赛勒
玛)的《流亡者》(1953)、《祖国颂》(1959)、《以我
之笔》(1971)等。
  巴勒斯坦现代文学是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诞生的,不
少诗人和作家为了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在文学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书目
阿卜杜·拉赫曼·雅基:《巴勒斯坦现代文学》,1969。
 格桑·卡纳法尼:《1948至1966年巴勒斯坦被占区的
抵抗文学》,黎巴嫩。
                  (郅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