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挝文学
老挝民族文学历史悠久。它的古典文学可分为宗教
文学和世俗文学,除部分文学作品写在贝叶上外,不少
是口头文学,没有文字记载。
14世纪中叶昭法翁国王时期,佛经从印度、锡兰(今
斯里兰卡)经高棉传入老挝,产生了老挝最早的宗教文学。
当时传诵最广的是《佛本生经故事》,收有550篇关于释
迦牟尼佛祖修成正果前的转世情景的故事,曾经有人从
中选出10篇称为《十戒》,作为佛教布道讲经之用。此
外,还有描写神灵圣贤的故事,其中最流行的是《吠陀
神-因陀罗》。
老挝的世俗文学同样受到佛教、婆罗门教的影响,
它的许多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史诗、抒情诗、散文小
说和寓言又受到古印度文学的影响。印度著名史诗《罗
摩衍那》经泰国传入老挝,改写后成为老挝的古典名著。
老挝的寓言集《娘丹黛》是马哈维汉根据印度的《五卷
书》改写而成的。
老挝世俗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诗体小说,它
的题材往往是爱情和英雄轶事,同时又贯穿着佛教的教
诲,如皮亚乔东达的《爷爷教育孙孙》,因梯央的《因
梯央的教导》。此外,还有散文体笑话集和故事集,它
们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
16世纪以后,老挝民族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
些本民族作家创作的小说和戏剧,如《本通与洛乍娜》、
《妖女和十二嫔妃》、 《大象和蚂蚁》、 《巴亚的故
事》等。这些作品词藻华丽,情节曲折,故事优美动人,
人物形象较为清晰完整,表明艺术技巧上也有了较大的
进步,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万象昌盛时期,出现了史诗《坤布隆》、《澜沧史
记》、《万象王朝史记》、《占巴塞史记》等。长篇叙
事诗有《加拉结》、《占巴西顿》、《休沙瓦》、《娘
登安》、 《林通》、《苏里冯》、《占塔卡》、 《盖
乔》、《陶洪》和邦坎的《信赛》等。它们歌颂了人们
为追求幸福而同大自然和社会黑暗势力斗争的不屈不挠
的精神,赞颂善良战胜邪恶。其中《信赛》是最为优秀
的作品之一,它几乎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老挝知识分子
所必读。
老挝的民间口头文学也很丰富,如:谚语、寓言、民
歌、民谣以及讽刺故事《香敏的故事》,大多表现了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在老挝的民歌、民
谣中,一类是僧侣劝人行善的寺院歌谣;一类是反映人民
群众思想感情的民间歌谣,其中不少是情歌。最受人民
喜爱的是“卡”、“喃”这两种曲牌,而每一种曲牌又
根据地区曲调的差异分为“卡桑怒”、“卡琅勃拉邦”、
“卡丰沙里”、 “卡孟怒”、“喃达”、 “喃兑”、
“喃朗抗”等。它们形式比较自由,可以即兴编词演唱。
19世纪以后,西方殖民者入侵,老挝民族文学遭到
严重摧残,但随着民族的觉醒和独立运动的发展,民族
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老挝进步文学约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之交。当
时只有一些诗歌、散文等作品刊登在进步报纸上,作者
都是老挝爱国战线的工作人员和寮国战斗部队的战士,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沙纳·西山、乌达玛、坎马·彭贡
和宋西·德萨坎布。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控诉帝国主义侵
略罪行,宣传老挝爱国战线方针、政策,号召人民抗击
侵略,争取解放。1965年以后,出现了不少报告文学、回
忆录和小说,它们有的描写被压迫的贫苦人民、被蹂躏
的妇女和爱国青年男女走向革命的经历,如坎连·奔舍
那的小说《西奈》,占梯·敦沙万的回忆录《革命的光
芒》(1965),小说《生活的道路》(1970),维昂亨的小
说《离别西香顿》,万赛·蓬占的小说《万象街头》等。
其中《西奈》描写了班万、班坡两个村的贫苦农民在老
挝爱国战线领导下夺取村政权的故事。
此外,还有翁赛、西沙纳·西山的回忆录《革命传
统故事》,讲述老挝第一支武装部队的建立和斗争传统;
苏万吞的小说《第二营》,描写一支部队突破敌人重围、
转战南北的斗争故事;坎马·彭贡的小说《夺枪》、赛
孔的小说《恶有恶报》、塔努赛的小说《洪沙女民兵》
以及《不朽的西通》、《小阿努》等。这种以战斗故事
为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和解放区人民的生活与建设的
短篇小说,有松奔·塔维赛的短篇小说选《订婚戒指》、
坎派·皮拉翁的《勇敢的莫罗》、乔玛尼的《在解放的
道路上》,以及《暴雨》、《应该告诉她》、《野花》、
《新生活》等。
这一时期作品的内容来自爱国军民的生产和战斗,
因此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时代感。作品的体裁和题材也
比较广泛,艺术技巧也有所提高。
(郑国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