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外国诗词常识 > 新感觉派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新感觉派

日本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1920
年爆发了经济危机,特别是在1923年发生了关东大地震,
给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社会上蔓延着虚无和绝
望的思想以及西方贪图瞬间快乐的风气。在文学上,达
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
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文学出现了衰退的趋
向,无产阶级文学开始兴起。这些都成为新感觉派形成
和发展的条件。
  1924年,横光利一、川端康成和中河与一、今东光、
片冈铁兵、十一谷义三郎、佐佐木茂索、佐佐木味津三、
伊藤贵磨、石滨金作、菅忠雄、加宫贵一、诹访三郎、
铃木彦次郎等14名新作家在菊池宽的支持下,以《文艺
春秋》为后盾,创办了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开始新
感觉文学运动,以对抗自然主义文学的衰落和无产阶级
文学的兴起。一般认为新感觉派属于日本第一批现代派。
以后岸田国士、南幸夫、酒井真人、稻垣足穗、三宅几
三郎等也相继加入。著名评论家千叶龟雄在1924年11月
号《世纪》杂志上,以《新感觉派的诞生》为题发表文
章,指出“所谓‘文艺时代’派所具有的感觉,远比以
往表现出来的任何感觉艺术都新颖,无论在语汇、诗或
韵律节奏感方面都很生动”。这一流派因此被称为新感
觉派。
  新感觉派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物质文明迅速发
展,人们要以视觉、听觉来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即以感
性认识论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观来把握事物的表现。因
此,他们主张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然
后再给现实做精美的加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描
写人的内心世界,而非表面的现实;他们强调主观和直感
的作用,认为文学的象征远比现实重要。他们否定一切
旧的传统形式,主张进行所谓文体改革和技巧革新。新
感觉派的代表是横光利一。他的《太阳》(1923)描写许
多王子把上古耶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看作是“太阳”,为
她的美丽而倾倒;《蝇》(1923)描写一辆载满乘客的马
车,坠入深渊,这时马背上一只大眼苍蝇,悠然飞向蓝色
的天空。这两部作品开创了这一流派的创作道路。特别
是他的《头与腹》中的“白天,特别快车满载着乘客全
速奔驰,沿线的小站好象一块块石头被它抛在后头”一
句,被称为名句,是新感觉派具有代表性的文体。此外,
还有川端康成的《浅草的少男少女》、《梅花的雄蕊》,
今东光的《瘦削的新娘子》,中河与一的《冰冷的舞场》,
片冈铁兵的《鬼魂船》,佐佐木茂索的《困惑的人们》
等作品,它们的主要特色是:通过刹那间的感觉,用象
征和暗示的手法,来表现人的生存价值和存在意义;根
据主观感觉把握外部世界,运用想象构成新的现实,然
后通过新奇的文体和词藻加以表达;大量使用感性的表
达方式,描绘人物纤细的感情和心理活动。一般认为,新
感觉派作家们也各有特点,横光利一是从理智的感觉出
发,川端康成是从感情的感觉出发,而中河与一、片冈
铁兵等则强调神经感觉的意义和享受。
  新感觉派于1925至1926年发展到高峰,后来由于无
产阶级文学运动蓬勃兴起,片冈铁兵、今东光、铃木彦
次郎等青年作家纷纷转向左翼文学,横光利一、川端康
成倾向新心理主义,中河与一等则主张形式主义。《文
艺时代》也于1927年 4月停刊。新感觉派的活动遂告结
束。
  参考书目
西乡信纲:《日本文学史》,东京,1954。
小田切秀雄:《日本近代文学史》,东京,1978。
                  (叶渭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