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外国诗词常识 > 爱沙尼亚文学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爱沙尼亚文学

爱沙尼亚人民从12、13世纪以来,经常遭受异族的
入侵与统治。最初的文学是民间口头创作,1535年用爱
沙尼亚文出版了路德新教的教义问答,19世纪中叶民族
文学才开始诞生。
  爱沙尼亚民族文学的创建者费尔曼(1798~1850)和
克列茨瓦尔德(1803~1882),首先开始搜集有关爱沙尼
亚人民史诗《卡列维波埃格》的资料。费尔曼死后,克
列茨瓦尔德继续完成这一巨著的编辑工作,奠定了爱沙
尼亚民族文学的基础。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爱沙尼
亚政论家卡·雅科布松(1841~1882)、女诗人柯伊杜拉
(1843~1886)、小说家鲍恩晓埃(1862~1923)等人继续
发展爱沙尼亚的文学,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爱国主义
的精神。柯伊杜拉的诗集《田野的花朵》(1866)和《埃
玛欧基的夜莺》(1867),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为爱沙尼
亚人民所传诵。她同时又是爱沙尼亚戏剧的创建者。
  从18世纪末叶起,现实主义在爱沙尼亚文学中迅速
发展,以维尔德(1865~1933)的作品为代表。他的长篇
小说《在严峻的土地上》(1896)、《铁手》(1898)和
描写爱沙尼亚农民反对农奴主伯爵统治的斗争的三部曲
《马赫特拉之战》(1902)、《安尼卡的请愿者》(1903)、
《先知马特斯维特》(1905~1908),最早提出了尖锐的
社会问题。
  1905至1907年的俄国革命在爱沙尼亚促进了无产阶
级文学的诞生。诗人佩格尔曼(1875~1938)、利连巴赫
(1870~1928)、苏伊茨(1883~1956)和散文作家图格拉
斯(1886~1971)等人的作品,都反映了人民的革命愿望。
他们也是文艺团体“青年爱沙尼亚”的组织者。在资产阶
级统治的年代里(1920~1940),坦姆萨列(1878~1940)、
休蒂斯泰(1899~1945)、巴尔巴鲁斯(瓦列斯,1890~
1946)、奥·雅科布松(1904~1963)、桑佩尔(1892~
1970)等进步作家,都继续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
的传统。坦姆萨列的揭露资产阶级统治的五卷史诗性长
篇小说《真理与正义》(1926~1933),是这种倾向的最
有代表性的作品。
  1940年爱沙尼亚加入苏联以后,作家们积极参加了
新社会和新生活的建设,奥·雅科布松、休蒂斯泰、巴
尔巴鲁斯等人成为苏维埃文学的创建者。卫国战争期间,
出现了一批年青的作家,如女诗人瓦阿兰迪、诗人斯穆尔
(1922~1971)和帕尔维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斯
穆尔、瓦阿兰迪、桑佩尔等人的诗歌,奥·雅科布松和
斯穆尔的剧本,西尔格(1904~1970)和欣特(1909~ )
等的长篇小说,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外,新的作家
中,还有米扬尼克(1905~1966)、列别列赫特(1910~
1960) 、托奥明格、劳德等许多人。
                  (戈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