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小说派
Le Nouveau Roman
20世纪50至60年代间法国文学界出现的一支新的小
说创作流派。以罗伯—格里耶(1922~ )、娜塔丽·
萨洛特(1902~ )、米歇尔·布陶(1926~ )、克
洛德·西蒙(1913~ )、马格丽特·杜拉斯(1914
~ ) 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公开宣称与19世纪现
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决裂,探索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
描绘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刻画出一个前人所未发现
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法国文学评论家称他们为“新
小说派”或“反传统小说派”。这一派在50年代刚出现
时不为人所理解,被认为是“古怪”、“荒诞”、“好
象发精神病”。但到了60年代,新小说派被认为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的一支具有代表性的流派。这一
派的小说和理论,在西欧、美国和日本曾流行一时,并
且影响遍及波兰、捷克等东欧、中南欧国家。
新小说在法国流行的时期,大致在1953至1960年间。
1960年以后,新小说出现新的倾向,可以说是第二代新
小说的开始。新小说的代表作有萨洛特的《马尔特罗》
(1953)、《天象仪》(1959)、《黄金果》(1963)、罗伯
—格里耶的《橡皮》(1953)、《在迷宫中》(1959),布
陶的《路过米兰》(1954)、《变化》(1957),西蒙的
《风》(1957)、《草》(1958)、《佛兰德公路》(1960)
以及杜拉斯的《夏天晚上十点半》等。理论著作有萨洛
特的《猜疑的时代》(1956),罗伯—格里耶的《论新小
说》(1963)。
新小说派的作家,虽然创作方式各有特点,但具有
共同的根本观点。首先,他们认为小说艺术从19世纪中
叶以来,一直在现实主义的统治下,由于墨守成规,从
表现方式到语言都已呈“僵化”现象。新小说派反对以
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方法,认为它不
能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在这一派看来,现实主义
作家往往通过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内心分析、情
景描述、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等手段,诱导读者进入作
者事先安排的虚构境界,结果人们只能通过作者或作者
塑造的人物的眼睛去看外在的事物,这样实际上是使读
者进入一个“谎言的世界”,忘记了自己所面临的现实。
新小说派反对传统小说以人物为核心,以写“人物在其
间活动并生存的故事”为主要的任务;把人作为世界的
中心,一切从人物出发,使事物从属于人,由人赋予事
物意义,从而使客观世界的一切都带上了人的主观感情
的色彩,结果混淆了物与人的界限,抹煞了物的地位,忽
视了物的作用和影响。新小说派的理论家罗伯-格里耶
认为,“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
着,如此而已”。按照他的看法,这个世界是由独立于
人之外的事物构成的,而现代人是处在物质世界的包围
中,人只能通过视觉看到它的外表,不应凭主观赋予它
任何意义,因此他主张小说要把人与物区分开来,要着
重物质世界的描写。他认为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在塑造人
物形象,更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立场、道德
观念等,而是在写出“一个更实在的、更直观的世界”。
萨洛特则认为作家要能够透过人的日常活动和平凡的言
语,揭露潜意识的内心活动,探索那“潜在的真实”。
布陶认为新小说的任务在于通过对外界事物如实的描写,
从现代人复杂的、混乱的日常生活中找出奥秘的所在,
从中建立一个有条不紊的精神世界以填补生活的空虚。
虽然这一派的作家对小说的主要任务意见不一,但他们
都一致认为塑造人物不是小说创作的目标。在他们的作
品中,人物被认为不过是表现某种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
的“临时道具”。他们小说中的人物不但往往面目模糊
不清,有时连姓名也没有。例如卡夫卡的小说里的人物,
有时仅用第一人称的“我”或第二人称的“你”来代表。
在布陶的代表作《变化》中,作者把主人公名为“你”,
使读者处于主角的地位。在结构方面,新小说派主张破
除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格式的限制,认为不必遵守时间顺
序和囿于空间的局限,作者有自由“重新建立一个纯属
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他们还认为人生不过存在于
“一瞬间”,过去、现在、将来可以同时存在。现实、
想象、幻觉、记忆、梦境往往互相交错或重叠。这一派
的小说情节相当简单,往往从通俗小说或侦探小说借用
故事,因为新小说作家反对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诱导
读者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他们小说中的情节结构,
往往不是有头有尾的,有时结尾又回到开头,有时全书结
束,故事仍在继续。新小说派认为传统现实小说中惯用
的语言也必须彻底改革,因为这些语言由于长期重复使
用已变为“陈套”或“僵化”,失去了表达现代人复杂
多变的生活的能力。新小说派反对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
形容词和那些“内含的、隐喻的、魔术般的词汇”,认
为这足以使描写的事物失实。他们主张采用“表明视觉
的和标志性的即限于度量、定位、限制、明确作用的词
汇”,按照罗伯—格里耶的看法,就是冷静的、准确的、
像摄影机一样忠实的语言。
新小说派的四个主要作家:萨洛特、 罗伯-格里耶、布
陶、西蒙
新小说派在思想上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柏格森
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胡塞尔的现象主义哲学的影响。
在文学艺术上继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意识流派小说
和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及其某些创作方法。新小说派否定
小说艺术的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钻入自我的意识中寻
求“真实”,脱离现实,脱离读者。
1960年以后出现的以期刊《就像这样》为中心,以
青年作家索莱(1936~ )为首的第二代新小说派即新
新小说派,在小说形式的革新方面,比老一辈新小说派
更进一步。他们连标点都予以废除,文章不分句子,不
分段落,给人的印象好似人类又回到原始时代去了。这
一新流派正在发展中,人们对它尚无定论。
参加考目
A.Robbe-Grillet, Pour un Nouveau Roman,Paris,
1963.
J.Ricardou,Pour une Th□orie du Nouveau Roman,
Paris,1971.
(林秀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