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民间说唱 
 以说唱表演为特点的口头文学的总称。民间说唱指
 流传于乡镇间的说唱文学。它兼有说、唱两方面的特点。
 把文学、表演、音乐融为一体。
 民间说唱的内容多取材于戏曲小说、演义、历史故
 事以及民间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少作品是根据古代戏曲
 小说中的某些部分加工演绎而成的。如《杨八姐游春》、
 《周仓抢娃娃》、 《罗成叫关》、 《景阳冈打虎》等。
 它们以民间的生活色彩,把这些小说、戏曲中的人物重新
 加工塑造,使之适合民间的趣味。表现民间生活的有揭
 露不合理婚姻的《小两口抬水》,表现邻里关系的《借
 梳子》,表现赶会活动的《姊妹观灯》以及揭露悭吝自
 私、剥削成性的财主的《大老王》等。它们反映出各种
 世态、人物心理和社会现象。其中许多讽刺作品,具有民
 间笑话的特色。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作品有《天河配》、
 《穷人过年》、《二猴看桃》、《龟兔赛跑》等。
 各地民间说唱大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河南坠
 子、山东快书、乐亭大鼓、扬州评话、陕北说书等,都
 是在不同地区的生活和艺术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它们不
 仅以地方命名,在音乐、语言和表演形式上也多具有明
 显的地方性。
 民间说唱的表演形式可以分为三类:说故事,说笑
 话,唱故事。说故事是在民间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以评书、评话等形式表演,通常为短篇单段,有时
 也有长篇大书。表演时采取第三人称的叙述,根据故事
 的需要,模拟各种人物的语言、性格和动作,并常运用悬
 念、扣子等艺术手法及各种象声词等制造气氛。说笑话
 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活泼、诙谐,以幽默见长,具有
 讽喻性。在中国南方江浙一带,多以“滑稽”形式表演,
 在北方则多以“相声”形式表演。相声还分单口、对口、
 群活等形式,多在捧逗之间,投以包袱和笑料,达到艺
 术效果。唱故事,主要是民间各种说书,它以韵文形式,
 配以简单乐器,演唱故事,说唱兼作。如大鼓、弹词、快
 板书等。其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多,常有衬字、垛
 句、衬句等。还有用以对应各种情景的“赋子”、“挂
 词”等,为演唱者常用的固定套语。表演时信手拈来,随
 时纳入作品之中。
 此外,还有些小型演唱,如各种即兴的快板、顺口
 溜、莲花落等。这类形式比较灵活,用韵也多采取花辙,
 多描写所见所闻,对应当时情景,不在于原原本本表演
 故事。
 民间说唱的演唱环境,多为村庄和市镇。北方民间
 说书,多为游乡艺人自弹自唱,便于走家串户,在街头
 和集市表演。有些流入城市的艺人,为适应市民的需要,
 内容及演唱方式发生变化,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有的衍
 化为市民俗文学,逐渐失去民间曲艺演唱的特点。
 民间说唱作品,过去多由演唱者和民间艺人口头传
 承。市坊间也刊刻小唱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
 过记录整理的作品,得以出版流传。
 (张紫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