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调
具有稳定格套和曲调的民歌。广泛流行于中国城乡
里巷。以歌唱民间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少数小调以民
间传说为题材,小调歌词及曲调都富于生活情趣和地方
色彩。
凡属特定地区范围内的小调,大都有当地特定名称。
例如,陕西有打黄羊调、揽工调、骑白马调;甘肃有跑
马调、刮地风、摘棉花;山西有打酸枣、黑狸猫调;河
北有小白菜、叫五更;山东有大实话;东北三省有月牙
儿、五更调、丢戒指;江苏有牧牛调、无锡景;安徽有
划龙船调、双条鼓调(凤阳花鼓);湖北有纺棉花、十
想调;湖南有哼歌子调、阳雀子调;贵州有花灯调;云
南有龙猜调、赶马调等。
地方小调在流传过程中和民间歌舞、民间说唱、民
间小戏有着紧密联系,有的说唱用其为曲牌,如湖广调
被苏北扬琴用为曲牌;有的进而形成小戏曲调,如采茶
调、黄梅调、花灯调、眉户调等。小调所具有的大体固
定的曲调格式,常被套用填写新词。如绣荷包、小放牛、
苏武牧羊调、十杯酒等。
中国小调,早在唐代就有“叹五更”、“十二时”
等流行,明、清两代更盛行于城乡。明代成化年间,四
季、五更、十二月体例的小调曾辑录刊行,清代中叶,五
更、十二月格套的《绣荷包》、《鼓儿天》以及《送情
郎》、《恨媒人》等小调在当时民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
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小调也有
了新的变化。老革命根据地、老解放区军民多采用旧调
唱新词的方式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生活,如《十唱红军》、
《十绣金匾》、《送郎参军》、《翻身五更》等。又如
著名的《东方红》这首新民歌,就是用陕北小调“骑白
马调”创作而成的。
(乌丙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