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儿
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山歌形式。因在其唱词中青年
女子常被喻为“花儿”而得名。有的地方又把这种山歌
称为“少年”。最初产生在甘肃省洮河、大夏河和青海
省湟水、大通河流域,后来逐渐流行于甘、青、宁、新
四省(区)的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
固等民族之中。花儿内容丰富,曲调高昂优美,章法结
构独特,语言生动形象,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民歌形式之
一。
花儿因格律、 曲调、 流传地区和演唱形式的不同,
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统。
①河湟花儿。流传范围较广,多为单人独自演唱。
主要流行于甘肃的临夏、广河、永靖、和政、东乡、积
石山、肃南等县;青海的循化、化隆、民和、乐都、互
助、大通、湟中等县;宁夏的西吉、固原、海原、同心
等县以及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河湟花儿的基本结构
为每首四句。前两句多为比兴,后两句点明本题,常见
的有以下三种格式:
齐头齐尾式:每首四句,各句字数相同(七、八字句
最为常见)。但在节奏上一、三句为四顿,单字尾;二、
四句为三顿,双字尾。一韵到底者居多。
单双句交错式:每首四句,一、三句字数相同,四
顿,单字尾;二、四句字数相同,三顿,双字尾。单双
句各自押韵。而单句与双句之间,字数、顿数和韵脚则
必然不同,在节奏上构成一种独特的错综美。
折断腰式(又称“两担水”):每首六句,实际上
是在上面两格式的一、三句之后各添加一个三字(或四
字)的半截句。
②洮岷花儿。为甘肃省所独有,歌手多为汉族。演
唱时,大都采用联唱、对歌的形式。这种花儿分成北路、
南路两个流派。北路派流行于康乐、临洮、渭源等县,
以《两莲令》(又叫“莲花山调”)为代表;南路派流
行于岷县、宕昌、临潭一带,以《阿鸣令》(又叫“扎
刀令”)为代表。
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在演唱过程中,都要增添一定
数量的衬字、衬词及衬句,以补乐曲音节的需要(《阿
鸣令》因受曲调限制,衬字、衬句较少)。在花儿流行
地区还举行一年一度的花儿赛歌会。它起源于民间祀神
娱人的庙会和农业祭祀活动。著名的花儿会场有:甘肃
省康乐县莲花山(农历六月一日至六日)、和政县松鸣
岩(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岷县二郎山(农
历五月十七日);青海省大通县元朔山(农历六月六日)、
乐都县瞿昙寺(农历六月十五日)等。其中莲花山花儿
会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时可达三、四万之众。莲花
山花儿会分为拦路听歌、朝山对歌、联欢夜歌和祝酒歌
四个阶段。唱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
在花儿赛歌会上
(柯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