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民族文学 > 满族文学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满族文学

满族约 429万余人(1982),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
黑龙江、河北、北京等省市。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
斯语族,有文字,现在一般通用汉语、汉文。满族文学
主要指努尔哈赤改女真为满洲,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以
后的文学,也包括肃慎以来□□、女真时期的文学。
《满汉民间故事选》封面
  满族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说唱文
学等。满族神话中天地形成和万物起源,与原始宗教──
萨满教相联系。萨满教把宇宙分为三层,即天上国,地
上国和地下国。传说天上国是神居住的,地上国是人居
住的,而人是天神阿布凯思都里按自己的形状造出后放
在面缸里置于水上才有的,地被四条大鱼驮着,鱼饿了
摆动即发生地震。山岭是恶神那路里的尸骸。他居住的
地方是地下国。此外还有许多关于医药、火、衣服、住
房等等的神话。这些神话表现了原始社会满族先民们丰
富的想象力。女真时期的《女真定水》和《天池》之类
的神话反映了治洪、治火斗争,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的
愿望。
  满族传说,有始祖传说、英雄传说和风物、习俗传
说等,《库布里雍顺》、《天池仙女》、《天女生天童》、
《三姓的传说》是关于满族主体建州女真始祖库布里雍
顺的几种传说。佛库伦吞朱果怀孕应属母系社会婚姻制
度遗迹的反映。库布里雍顺统一三姓的传说则蕴蓄着被
元、明两代分而治之的女真人要求统一自强的强烈愿望。
在《小罕占龙脉》、《小罕诞生记》、《小罕挖棒锤》
等关于民族英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传说中,人们按本民
族的性格塑造了淳厚朴实、坚韧不拔、勇敢抗争和知恩
重义的小罕形象。《珠浑哈达的传说》、《红罗女》、
《百花公主点将台》质朴而真实地反映了满族人民的审
美观念。这些传说几百年来一直在全民族范围内流传。
满族的风物传说尤多,反映的年代也相当久远。内容多
与满族人民的挖参、狩猎、捕鱼、骑射等特有的生产生
活相结合,更增强了传说的特殊风采。有些传说往往将
某种民族习俗同一位令人敬仰的故事人物的正义行为联
系起来,使之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人民性。
  满族民间故事以晚清时期为最多。有追求真挚爱情
的《泪滴玉杯》、《尼雅岛》、《红裙妹》,有反对封
建礼教桎梏的《姑妈妈》;有歌颂善良反对邪恶的《黄
瓜开山》、《小龙头》;有反抗官府压迫统治倾诉人民疾
苦的《胭脂色的宝马》、《采珍珠》;有揭露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从而鞭挞清王朝反动统治的《奕老疙瘩》;有
直接把反抗矛头对准最高统治者的《黑妃娘娘》、《一
夜皇妃》、《咸丰买凉粉》;还有许多闪烁着爱国主义
思想光辉的抗俄故事如《萨布素驯牛》、《萨布素买军
草》、《海兰泡和大将军》、《毛子坟》、《道尔玛法》
等。
满族始祖传说图
  满族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史料记载“踏锤”、“莽
势”、“秧歌”以及解放前还存在的“拉空吉”、“达
穆特里”等都有满语歌词,但大都失传。长篇说唱故事
中,目前搜集到的最有价值的首推《尼山萨满》和《莉
坤珠逃婚记》。
  满族民间还有“摇篮曲”、“闯十层”等俚俗小调
和萨满神歌,以及入关后受汉族文化影响借用汉族小调
填词的民歌。如反侵略斗争的《悠悠调》、《快关门》;
表现忠贞爱情的《清江引》;抒发反战心理的《十二月》;
祈愿美好生活的《萨满祭歌》;控诉满汉不通婚制度造
成悲剧的《王小兰》等等。
  满族作家文学深受汉民族文学传统的影响。历史上
曾出现过渤海文化、金源文学和清代文学,满汉文化有
过三次大的融合。清入关以前满文创制以后,曾有记事
体的多达180册的《满文老档》,是额尔德尼巴克什和巴
海巴克什等关于当时重大事件的撰述,具有文学性。它
通过人物的行动和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取得了
相当大的成功,对当时和后来的满族士子都有深刻的影
响。
  入关后,清朝统治者为了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加强
统治,十分注意吸收和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继续大量
翻译汉文典籍和文学作品,启用汉族学者任教,康熙皇
帝玄烨是清代第一个能用汉文写诗的帝王。在他的影响
下,满族宗室贵胄们延请汉族文人名士教习自己子弟蔚
然成风。清代用汉文写作的作家达数百名,仅《八旗艺
文编目》中收录的属于满族旗人的诗文集便有 600多部,
其中女词家诗人也有近30名。
  满族作家文学诗词最多。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纳兰性
德。铁保纂集的《熙朝雅颂集》长达 130卷。纳兰性德、
鄂貌图、高塞、岳端、博尔都、纳兰氏、揆叙、何溥、
鄂尔泰、讷尔朴、赛音布、塞尔赫、长海、文昭、图□
布等人的诗集中大多具有蓬勃奋发的向上精神。甚至玄
烨的某些篇什,如《松花江放船歌》、《剿噶尔丹大捷》
和一些农事诗之类的篇章,也表现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
主致力江山统一、渴望国泰民安的气魄与抱负。
  清代中叶,由于宫廷中争夺储位的斗争频仍,造成一
批政治上失意的宗室文人。在文网罗织下唱出了预兆封
建制度没落衰朽的哀音,如永忠的《延芬室诗稿》、敦
诚的《四松堂集》、敦敏的《懋斋诗钞》中的许多篇什
皆属此类。只有铁保的《试马》、《戈壁》、《塞外听
雨》等诗粗犷豪爽、生气勃勃,还保持着游牧民族的气
质。
  晚清满族诗坛萧条,成就较高的诗人只有顾春、奕
绘、英和等寥寥数人。顾春词深稳沉著,不琢不率,浑
朴真挚,有“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奕绘关于描写挖
煤工人、捕虫工人、炮手之子、放羊娃和街头卖艺者的
诗词,表现了对下层劳苦大众的同情。道光八年(1828),
因改革弊政得罪政敌被发往齐齐哈尔充当苦差的协办大
学士英和,在卜套城留下百篇诗稿,对世道人情的险恶
发出了愤怒的谴责,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切
的同情。
  满族小说有文言短篇小说和白话长篇小说两类。和
邦额的《夜谭随录》收文言小说 140余篇。他借谈狐鬼
抨击贪财好利、滥杀无辜的酷吏和悭吝贪鄙、一毛不拔
的财主,他同情饱尝战乱之苦的百姓,关心下等旗人的
困境,作品属于暴露文学。庆兰的《萤窗异草》风格内
容与之相近,二者皆具有情节曲折、结构完整,人物形
象鲜明的长处。唯因其仿效《聊斋志异》而未受重视。
  文康的白话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描写了清代
官场的腐朽黑暗,塑造了具有反抗个性的十三妹。书中
流畅的北京方言和旗人生活的形象描摹,构成了一幅幅
民族风俗画,别有韵味。
  满族演唱文学拥有一大批作者。乾隆年间的戴全德
在《浔阳诗稿》中收入两本“西调小曲”。郑振铎在《中
国俗文学史》中称赞他“有勇气”,在古典主义全盛的
时代,第一个脱出了这个古典的陷阱到民间来找新的材
料。流行了一百五、六十年的《子弟书》也产生于这一
时期,其作者多属满族下层士子,如罗松窗、韩小窗、鹤
侣、缪东麟、喜晓锋、春树斋等。代表性篇目有《忆真
妃》、《露泪缘》、《红拂私奔》、《草诏敲牙》等。
还有鹤侣的《侍卫叹》、《老侍卫叹》、《少侍卫叹》
等,表现了旗人现实生活。《子弟书》的作者在叙事抒
情、人物塑造、心理描写、场面烘托、气氛渲染上都有
较高的技巧,许多段子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满族说唱形
式还有八角鼓、牌子曲、单弦、岔曲等。有的满族人还
参与了相声、京韵大鼓、东北大鼓等曲艺形式的创作。
  清代满族作家散文的品类有实录和关于古迹、掌故、
轶事、风物、习俗、岁时的考证和杂谈。较有影响的有
昭连的《啸亭杂录》、酉清的《黑龙江外记》、麟庆的
《鸿雪因缘图记》、敦崇的《燕京岁时记》、震钧的《天
咫偶闻》等。
  辛亥革命以后,有德龄、蓉龄和金梁的《瀛台泣血
记》、《清宫琐记》和《清学外记》等作品。抗日战争
中,涌现出一批满族作家和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如抗日烈
士金剑啸的戏剧、诗歌和小说,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
热忱和革命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可的剧作,
关沫南、李惠文的小说,霍满生的长篇叙事诗等都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而老舍的《茶馆》和未及完成的《正红
旗下》这两部表现昔日旗人生活的杰作,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更享有特殊的地位。
                  (俞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