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族文学
藏族主要聚居于西藏藏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
海、甘肃等省10个藏族自治州、两个自治县、一个自治
乡,总共 387万余人(1982)。藏族文学,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都极丰富。民间
文学包括民歌、神话、传说、故事、叙事诗、长歌、英
雄史诗等;作家文学包括传记、诗、长短篇小说等。
藏族民间文学 藏族民间诗歌源远流长。据藏族史
书记载,早在雅隆部落赞普德肖勒时期(约为公元 2世
纪后半期),歌舞即已在藏族中普遍流行。以后在长期
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品种。藏族
民歌、叙事诗和诵词,一般不讲求押韵,但有强烈的节
奏感与和谐的音乐美。
藏族对民歌(歌谣)统称为“鲁谐”。由于所表达
的内容、流行地区、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的不同,以及和
舞蹈配合与否等方面的原因,在本民族中的称谓是很纷
繁复杂的。有“鲁”、“谐”、“古儿姆”、“日玛”、
“拉伊”、“卓”、“郭儿谐”(也叫“谐郭儿”)、
“则揉”、“擦拉”、“羌谐”等不同的称谓。根据已
知的材料,按照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并借用藏族
对民歌比较普遍的“鲁”和“谐”的称谓,将民歌归纳
为“鲁体”民歌、“谐体”民歌和“自由体”民歌(见
鲁体民歌、谐体民歌)3种。
藏族民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产
劳动、爱情婚姻、汉藏传统友谊、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以
及社会主义新生活,在民歌中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反映。
目前见到的叙事诗主要流传在甘肃青海一带藏族地
区。其中的“协巴”以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控诉旧社会
黑暗为主题。这类作品有《流奶记》、《玛尼论集当纸
片》、《大老爷》等。“诺吞”以爱情婚姻为主要题材。
这类作品有《不幸的擦娃绒》、《拉萨怨》、《负心的
□嘛》、《可怜的独行少女》、《出奔》、《捎上三句
话》等。
长歌主要表达对客观事物的产生、功用等的叙述和
赞美。如《青稞歌》、《吉祥羊歌》、《马歌》、《竹、
冬两族论战》以及一些地方赞、寺庙赞等。
诵词,在藏族各地区都非常流行。赞词、婚礼祝词、
斋呷颂词均属此类。赞词有剑赞、马赞、茶赞、酒赞、
帐篷赞、犁铧赞等。婚礼祝词一般由哭嫁歌、迎宾歌、
乐宾歌和送宾歌组成。诵词,反映藏族人民对美好事物
的热爱,表示美好祝愿,也反映了藏族社会的礼俗习惯,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斋呷”诵词解放前是由一种送
吉利话的民间艺人说唱,其唱词有很大的灵活性。
藏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优美动人。《斯巴宰牛》
和《猕猴繁衍成人类》等神话,反映了人类早期对大自
然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天真烂漫的幻想。文成公主的传说
表现了汉藏之间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修建大昭寺和唐
东杰布的传说,歌颂了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民间故事
除口头流传的以外,还有不少书面记录的故事集。如《尸
语故事》、《萨迦格言注释故事集》、《格登格言注释
故事集》、《益世格言注释故事集》、《故事宝□》、
《喻法宝聚》等。据一些藏文史书记载,早在西藏雅隆
部落的第八代赞普布代巩杰时期(约为公元 2世纪前后)
就有《尸语故事》等流传,现在见到的《尸语故事》有
各种不同的木刻本和手抄本。校勘五种不同版本,并同
存异,共计35则故事。《尸语故事》以连锁结构方式,将
许多独立的故事组合起来,所录故事多为抒情类型。以
12世纪集录的《萨迦格言注释故事集》开其端的几本格
言注释故事,大部分是寓言性的。藏族故事的内容极为
广泛丰富,有的故事记述了藏族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残
酷压迫,揭竿而起的战斗事迹;有的揭穿宗教的欺骗性
和某些宗教上层的伪善面目与残忍本性;有的赞美弱小
者的才智和勇于战胜强敌的精神;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反
抗封建礼俗,争取美满婚姻的意志;有的赞扬互助友爱、
诚实善良的品质;有的批评狡诈不端的行为。总的说来,
大多数故事都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但其中也夹杂
着一些封建迷信及宿命论观点。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结构宏伟,在藏族人民群众
中广泛流传的英雄史诗。全篇贯穿捍卫人民利益、反对
侵略、希望统一与和平的主题思想,表达了藏族人民的
美好愿望和勇敢战斗的精神,是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遗
产。
汉文、藏文版的《格萨尔王传》
藏戏是中国比较古老的民族剧种之一。藏族广大群
众和藏戏艺人都认为是14世纪的噶举派僧人唐东杰布所
开创,并将其奉之为藏戏祖师。从目前所了解的材料看,
至迟到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1617~1682)时,已经正
式形成以演唱为主的戏剧。
藏戏传统剧目有10多种。多以说唱体形式传世。唱
词是韵文,道白是散文。最有名、最为群众所喜爱的有:
《文成公主》、《诺桑王子》、《顿月顿珠》、《智美
滚登》、《卓娃桑姆》、《苏吉尼玛》、《日琼巴》、
《代巴登巴》、《絮白旺丘》等剧目。有一种叫“□嘛
玛尼”的民间艺人,也以这些脚本作为向群众讲唱的依
据。
文学创作的发展 藏族作家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流
派。即道歌体诗、格言体诗、谐体情歌和“年阿”体诗。
道歌以噶举派创始人之一米拉日巴(1040~1123)所
作道歌影响最大,其后形成藏族作家诗歌的重要流派之
一。略早于米拉日巴的有其师玛尔巴(1012~1097)的道
歌(也称《金刚歌》),略晚于米拉日巴的有其徒日琼
巴的道歌和滚钦隆顷诺降巴的道歌等。后世僧徒起而效
仿。写作了很多道歌。《米拉日巴道歌》主要是宣传佛
教思想。有少量诗歌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贪残和上层宗
教徒的伪善面目,也有一些道歌赞美了自然风光。形式
多采用“鲁体”民歌的多段回环对应格律。
格言诗是一种四句七音节的诗。内容多是宣传作者
的治国主张,处世做人的方法,宣扬封建伦理观念,鼓吹
佛教思想。以 12世纪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贡嘎坚赞(1182
~1251) 所著《萨迦格言》开其宗。后世学者受其影响,
也相继写作了一些格言体诗。其中较著名的有:索南扎巴
(1478~1554)的《格顿格言》、贡唐·丹白准美的《水
树格言》、米庞嘉措(1846~1912)的《国王修身论》等。
内容、形式大都与《萨迦格言》类同。此外还有《火的
格言》、《土的格言》、《风的格言》、《天空格言》
等。
17世纪,仓央嘉措(1683~1706)以其情歌集在诗坛
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瞩目。仓央嘉措是第六代达赖□嘛,
藏族农奴主阶级和佛教集团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属
于格鲁派(黄教)的活佛。按照格鲁派的戒律,僧人是
严禁恋爱、娶妻、生子的。但是,仓央嘉措却以如此特
殊的地位和身份写下了这样一本情歌集,大胆地表达了
他对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这本身便是对佛教禁欲主义
的反叛,对出世思想的抗争。《仓央嘉措情歌》运用了
四句六音节“谐体”民歌的格律,语言朴素无华,善用
形象比喻,富于藏族民歌风韵,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阿买隆》意为“美文鉴镜”,一般译为《诗镜》,
是一部主要讲修辞学并兼及文艺理论的著作。原为 6世
纪时印度学者檀丁所著,《诗镜》认为文章体裁分三大
类,即韵文、散文和散韵合体,文章的“体”就是表达
某种意义的“词的连缀”,是词和义的结合。此书主要
是对修词法的分析与讨论,而对文章的内容、本质、作
用及社会意义并未论及。
13世纪时,雄顿·多吉坚参将《诗镜》全文译为藏
文。他的弟子邦译师洛卓丹巴首先以此书授徒讲学。自
此藏族学者学习成风。历代学者纷纷著书解释,并以之
为写作指导。在此主张指导下创作的诗歌讲究修辞,喜
用藻饰,注意形式。自成一格,世称“年阿体”诗。其
中较著名的有14世纪的宗喀巴大师,16世纪的夏鲁译师
却炯桑保,17世纪的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和米旁格来纳杰,
19世纪的米庞嘉措等。
历史著作以敦煌的古藏文史料开其端。其中的传略
部分,情节生动,人物性格突出,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巴
协》一书,传为9世纪时巴·赛囊所著。记述了赤德祖赞
和赤松德赞父子两代的重大史实,文情并茂,亦文亦史。
此后的《玛尼宝训》、《柱下遗教》(一译《柱下史》)、
《五部遗教》等所谓从岩洞或地下取出的“伏藏”之书
问世,记有许多古代神话、历史传说等,也都可以列入文
学之林。14世纪苏纳坚参的《西藏王统记》、16世纪巴
卧祖拉·陈哇的《贤者喜宴》、17世纪五世达赖的《西
藏王臣记》更是历史和文学领域的重要作品。还有一些
本波教的著作如《色益》、《黑白花龙经集》、《象雄
雅续》等,记述了不少天地形成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也
是很宝贵的文学资料。
10世纪前后,奴隶制的吐蕃政权崩溃,藏族地区出现
分裂割据局面。伴随着各个地方政治集团的兴起,佛教
的各个不同教派也相继产生。各教派为了扩大影响,发
展势力,便常常将自己教派中比较有成就、有名望的□
嘛的生平加以神化渲染,撰写成书,作为范例加以传扬。
从而涌现出一批“高僧大德”的传记。其中著名于世的
如:《米拉日巴传》、《玛尔巴传》、《布顿大师传》、
《萨迦班钦传》、《唐东杰布传》、《朱巴滚勒传》、
《宗喀巴传》、《五世达赖传》等。以《米拉日巴传》
最为脍炙人口。
历史和传记文学,由于作者多是上层僧侣,所写的
又多是“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因此,在内容方
面不免对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多所歌颂神化,对劳动人
民多所歧视贬斥,对佛教思想多所推崇鼓吹。但是,其
中有些作品对历史上建立功绩的领袖人物作了应有的赞
颂;对反动统治阶级凶残、贪婪本性进行揭露抨击;对
人民群众苦难表示同情和悲叹;记载了史实,反映了社
会风貌,因之仍不失为很有价值的著作。
藏族封建农奴制社会发展到16、17世纪,日趋鼎盛。
政治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文学创作也更加繁荣。《青年
达美》、《郑宛达娃》等表现比较繁复和错综的主题及
生活内容的长篇作品相继问世,开辟了藏族文学体裁的
新领域。才仁旺阶(1697~1764)所著《青年达美》,描
写了王子青年达美与公主益翁玛恋爱结婚的曲折过程,
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赞扬了自由坚贞的爱情。全书采
用散韵结合的“年阿”文体,多用藻饰,注重修辞。刻
画人物形象,描绘心理活动,渲染战场气氛都有独到之
处。《郑宛达娃》为18世纪罗桑登白坚参所著。书中讲
述了某国王臣之间所发生的曲折而复杂的斗争。揭露了
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的真相。赞美了善良,批判了邪
恶。但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宿命论思想。故事情节错综
纷繁而叙述却条分缕析,肌理分明。
18世纪以来,藏族社会上出现了写作短篇小说的风
气。《猴鸟故事》、《牦牛、绵羊、山羊和猪的故事》、
《禅师与鼠》、《莲池歌舞》、《茶酒夸功》、《白公
鸡》、《花猫母子》、《梦中女郎》等,是其中流传较
广,影响较大的作品。
短篇小说一般多采寓言形式,说理陈义而取譬于近,
形态生动,语言精练。常出之以论辩,词锋犀利而析理
分明,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思想内容则瑕瑜互见,难
于一概而论。
藏有大量藏文经典的四川德格印经院
藏汉两族的文学交流 藏汉两族自古以来就共同生
活在祖国大家庭中,友好团结,密切交往,相互学习。早
在唐朝,汉族的一些著作如《尚书》片断及比干丞相的
故事、《春秋后语》中的若干历史故事等,已被藏族学
者译为藏文并对藏族史学著述产生很大影响。至元、明、
清以来,两族联系更加紧密。很多汉族文学作品如《三国
志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聊斋志异》、
《包公案》、《薛仁贵征东》等在藏族群众中广泛流传。
藏族民间还专门有说“甲钟”(汉族故事)的艺人。《西
游记》还被译成节本流传。同样,藏族文学作品也有不
少译成汉文,如《米拉日巴传》、《玛尔巴传》、《仓
央嘉措情歌》等。
佛教对藏族文学的影响 千余年来,由于历代统治
者的提倡和扶植,佛教在藏族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
展。大批的佛教经典也陆续被翻译成藏文,到了14世纪
被编纂整理成《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经集,成为
有名的《藏文大藏经》。其中除宗教内容外,也有不少
哲学、天文历算、医学、工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
文学作品中又有传记、故事、传说、寓言、诗歌、戏剧
等的分别。传记如《佛所行赞》、《出世经》等,记述释
迦牟尼生平。故事传说一类的作品最多,以《贤愚经》、
《本生论》、《如意藤》、《圣者义成太子经》等最为
著称。《贤愚经》译自汉文,也参照了梵文本。所以同
汉文本有些出入。全书记述了50多个故事。其中的《檀
腻□》、《梨耆弥七子》、《善事太子》、《善求和恶
求》、《婆世踬》等都是较好的作品。《如意藤》一书共
107品(节),其中《诺桑明言》1品是极富神话色彩而又
影响深远的名篇。诗歌方面有《百智论》、《智慧树》、
《众生养育滴》、《颂藏》、《百句颂》、《修身论》
等。大都主张以佛教的观点治国为政、处世做人,属于
格言诗一类;《云使》等则是抒情诗。戏剧如《云乘王
子》,直接成为藏族某些剧团的演出节目。此外,还有
大量寓言。这些作品有的虽然笼罩着佛教的迷雾,但也
不乏具有健康内容的佳作。
佛经文学对藏族文学的影响。表现在思想内容、文
学品类和写作题材诸方面。11世纪以后的作家文学,多
数都充满“人生苦海”、“世事无常”、“六道轮回”、
“因果报应”、“习法求佛”等佛教唯心主义思想。早
的如11、12世纪的《米拉日巴道歌》、《萨迦格言》,
晚至17、18世纪的《青年达美》、《郑宛达娃》等无不
如此。文学品类及体裁方面,以格言诗最为明显。如著名
的《萨迦格言》、《水树格言》、《格登格言》、《国
王修身论》等,从内容到形式无不参照了藏文佛经文学
中的《百智论》、《众生养育滴》、《修身论》等作品。
藏族文学作品常采用散韵结合的文体,其中也有受藏文
佛经文学影响的成分。作品直接取材于佛经的情况也很
多:有把佛经故事略作文字改动收入故事集中的,如几
本注解故事集中的《猴子救人,人害猴》等;有把佛经
故事改编为藏戏的,如《诺桑王子》、《智美滚登》等;
有把佛经故事的主要段落和情节作为素材纳入自己著述
中的,如《巴协》中金城公主与喜登妃夺子一节,《贤
者喜宴》中的某些情节皆属此类。
主要发展繁荣于近千年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的藏族
文学,由于它的内容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农奴制社会的
各个方面,成为一面农奴制社会的折光镜。其中民间文
学一般都具有鲜明的劳动人民的立场,旺盛的斗争精神
和朴素优美、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作家文学中的不少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农奴制社会的黑暗,抨击了统
治者的贪婪残暴,同情人民的疾苦,提出某些进步主张,
在艺术上也取得较高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新的作家。饶
阶巴桑、丹正公布、伊丹才让、阿旺斯丹增等诗人从50
年代起便在全国各文艺刊物发表诗作。
小说创作中,最近几年来,有了新的收获,如降边
嘉措的《格桑梅朵》和益希单增的《幸存的人》等,都
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作品。藏族文学已经步入了一个崭
新的发展繁荣阶段。
(多吉 佟锦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