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刺
中国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美”即
歌颂,“刺”即讽刺。前者如《毛诗序》论述《诗经》中
的《颂》诗时所说“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者也”;后者如《毛诗序》论述《诗经》中的《国风》
时所说“下以风刺上”。先秦时期,人们已开始认识到
诗歌美刺的功能。如《国语·周语上》记载召公谏厉王
时所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
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献诗”而供天子“斟酌”,
就是由于其中包含着美刺的内容。其他如《国语·晋语
六》及《左传·襄公十四年》、《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中也有诸如此类的记载。《诗经》中也保留着一部分刺
诗。到了汉代,以美刺论诗,成为一种普遍的风尚。清
人程廷祚指出:“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二端。”(《诗论
十三再论刺诗》)说明汉儒评论诗歌,大都是从美刺两
个方面着眼的。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统
治者在提倡美诗的同时,认识到刺诗也是帮助他们“观
风俗,知得失”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以倡导,并主
张“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表现了一定的政治气
魄。但他们从维护统治者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治出发,又
对刺诗作了种种限制,如强调“主文而谲谏”、“止乎
礼义”等,这就使得刺诗的功能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毛诗序》在谈到“美刺”时,还谈到所谓“正变”,大
体以美诗为“正”,以刺诗为“变”,可见在汉儒的心
目中,是把美诗作为正宗,把刺诗作为变调的。但在历
代诗歌创作实践中,那些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美诗,绝
大多数并没有多大价值;真正有价值的,倒是那些揭露、
批判现实的刺诗,正是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
良传统。
(敏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