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词类专集 > 词谱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
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词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下面是万树《词律》
所列《菩萨蛮》的词谱原来的样子①:
菩萨蛮

四十四字 又名子夜歌 巫山一片云 重叠金

李白

  平可仄林漠可平漠烟如织韵寒可仄山一可平带伤心碧叶暝可平色入高楼换平有可
平人楼可仄上愁叶平 玉可平阶空伫立三换仄宿可平鸟归飞急三叶仄何可仄处是归程
四换平长可仄亭连可仄短亭叶四平

《词律》在词牌下面注明规定的字数,词牌的别名;在词中注明平仄和叶韵。
凡平仄均可的地方,注明“可平”、“可仄”(于平声字下面注明“可仄”,
于仄声字下面注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注,例如林字下
面没有注,这就表明必须依照林字的平仄,林字平声,就应照填一个平声字。
“织”字下面注个韵字,表示这里该用韵;“碧”字下面注个叶字②表示这里
该叶韵(即与“织”字押韵)。当然并不规定押哪一个韵,但是要求一个仄声
韵。“楼”字下面注“换平”,是说换平声韵。“愁”字下面注“叶平”,是
说叶平声韵。 “立”字下面注“三换仄” ,是说在第三个韵又换了仄声韵;
“急”字下面注“三叶仄”,是说叶仄声韵;“程”字下面注“四换平”,是
说在第四个韵又换了平声韵;“亭”字下面注“四叶平”,是说叶平声韵。万
树是清初时代的人,在万树以前,词人们早已填词,那又依照谁人所定的词谱
呢?古人并不需要词谱,只要有了样品,就可以照填。试看辛弃疾所填的一首
《菩萨蛮》: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辛词共用四十四个字,共用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
韵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词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的原词,甚至原词前阕末
句用“仄平平仄平”,后阕用“平平平仄平”,都完全模仿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拿谁的词来做样品呢?其实《菩萨蛮》最早的作者(李
白?)并不需要任何样品,因为《菩萨蛮》是按曲谱而作出的。民间作品多数
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按曲作词,而不需要照样填词。至于后世某些词调,
那又是另一种情况。词人创作一种词调,后人跟着填词。词牌是越来越多的。
有些词牌是后起的,那只能拿较晚的作品作为样品。
  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词
中本来就是律句占优势,有些词的拗句又常常被后人改为律句。例如《菩萨蛮》
前后阕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为“平平仄仄平”。有些词,如《念奴
娇》、《水调歌头》等,在开始的时期就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所以后代更自由
一些。大致说来,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我们研究词律的时
候,即要仔细考究它的规则,又要知道它的变化。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
对的。
  由于词谱的篇幅较大,其示例请参看词谱举要。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
①原为竖排,现改为横排。 ②叶,同协,不是树叶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