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
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一起叙述。
㈠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
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讲律诗的
韵的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
韵开列在下面:
上声29韵: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篠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①
去声30韵: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箇 二十二禡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②
入声17韵: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用韵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
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
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尾荠;去声实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③。
第七类④: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箇。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⑤。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⑥: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
歌 麻 蒸 尤 侵 职 缉⑦
现在试举一些例子为证:
古风五十九首(录二)
[唐]李白
其十四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荒城
△ △
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⑧。借问谁侵陵?
△ △
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
△ △
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
△ △ △
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 △
(全篇麌韵独用。)
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
△ △
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
△ △
驾鹤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
△ △
缨。
△
(“清”、“行”、“卿”、“兵”、“缨”庚韵;
“星”、“冥”,青韵。)
伤 宅
[唐]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
△ △
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有青烟。洞房温且清,
△ △
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
△ △
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
△ △ △
腐败肉,库有朽贯线。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
△ △
忍不救饥寒?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
△ △
园?
△
(“边”、“延”、“烟”、“钱”、“年”,先韵;
“园”,元韵;“干”、“栏”、“丹”、“官”、
“寒”,寒韵;“环”、“山”、“间”,删韵。)
醉 歌
[宋]陆游
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不得
△ △
为长虹,万丈扫寥廓;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战马死槽枥,
△ △
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于乎此何心?有酒吾忍
△ △
酌?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尽虽了是非,口不给唯诺。如今
△ △ △
老且病,鬓秃牙齿落。仰天少吐气,饿死实差乐!壮心埋不朽,
△ △
千载犹可作!
△
(“雹”,觉韵;其余的韵脚都是药韵。)
从上面这此例子可以看出,古体诗虽然可以通韵,但是诗人们不一定每次
都用通韵。例如李白古风第十四首就以麌韵独用,不杂语韵字。特别要注意的
是:上声和去声有时可以通韵,但是平仄不能通韵,入声字更不能与其他各声
通韵。就拿“雹”字来说,它也是入声,并且是觉韵字。觉药是邻韵,本来可
以跟药韵相通的。
古体诗的用韵,是因时代而不同的。实际语音起了变化,押韵也就不那么
严格。中晚唐用韵已经稍宽,到了宋代以后,古风的用韵就更宽了。
㈡柏梁体
有一种七言古诗是每句押韵的,称为柏梁体。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
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
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非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
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了特殊的诗
体。
下面是柏梁体的一个例子: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
△ △ △
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
△ △ △
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
△ △ △ △
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
△ △ △
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
△ △ △ △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
△ △ △
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 △
也有一些七言古诗,基本上是柏梁体,但是稍有变通。例如: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天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
△ △ △
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
△ △ △
翠微 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 稳称身。就中云暮椒房
△ △
亲,赐名大国虢与泰。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
△ △ △
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鞍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
△ △
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
△ △ △ △
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
△ △ △
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
━━━━━━━━━━━
①麌,读yǔ;荠,读jì;潸,读shǎn;铣,读xiǎn;篠,读xiǎo;哿,读gě;
豏,读xiàn。 ②寘,读zhì;霰,读xiàn;禡,读mà;沁,读qìn。 ③这里
所说的元半、阮半、愿半及下面所说的月半,具体的字可参看《诗韵举要》。
④第六类和第七类也可以通用。 ⑤蒸韵上去声字少,归入迥径两韵。 ⑥第
三类和第四类也可以通用。 ⑦不举上去声韵,因为在这七个韵当中,除尤韵
的上声有韵外,其余声韵是罕见的。 ⑧莽,读mǔ。
㈢换 韵
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①,但也可以换韵,而且可
以换几次韵。换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每两句一换韵,四句一换韵,六
句一换韵,也可以多到十几句才换韵;可以连用两个平声韵,连用两个仄声韵,
也可以平仄韵交替。现在举几个例子: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②。吏
△1 △1 △1
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2 △2 △2 △3
二男新战死。存都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
△3 △3 △4
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4 △4 △5 △5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5 △6 △6
独与老翁别。
△6
(“村”,元韵;“人”,真韵;“看”,寒韵。真元
寒通韵。“怒”、“戍”,遇韵;“苦”,麌韵。麌遇
上去通韵。“人”,真韵;“孙”,元韵;“裙”,文
韵。真文元通韵。“衰”、“炊”,支韵;“归”,微
韵。支微通韵。“绝”、“咽”、“别”,屑韵。)
白雪歌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1 △1 △2
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
△2 △3 △3
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
△3 △4 △4
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
△5 △5 △6
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迴路转不见君,雪上
△6 △7 △7
空留马行处。
△7
(“折”、“雪”,屑韵。“来”、“开”,灰韵。
“幕”、“薄”、“着”,药韵。“冰”、“凝”,
蒸韵。“客”,陌韵;“笛”,锡韵。陌锡通韵。
“门”、“翻”,元韵。“去”、“处”,御韵;
“路”,遇韵。御遇通韵。)
注意:换韵的第一句,一般总是押韵的。近体诗首句往往押韵,古体诗在
这一点可能是受了近体诗的影响。
㈣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既然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
那么,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完全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
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
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区别得越明显越好,以为这样才显得风格高古。具体的
做法是尽可能多用拗句,不但用律诗所容许的那一两种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
的拗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拗句:
⑴从三字看,常见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种三字尾:
⒈平平平。这种句式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中最明显的特点。
⒉平仄平。
⒊仄仄仄。
⒋仄平仄。
⑵从全句的平仄看,拗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或者是第二、
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如果是七字句,还有第四、第六字都
仄或都平。
试拿岑参《白雪歌》开始的八句来看,合乎第一种情况的有三句,即“胡
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狐裘不暖锦衾薄”,合乎第二种情
··· · · · · ·
况(同时也合乎第一种情况)的有五句,即“北风卷地
千树万树
· · ·
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 · · ·· · ·
现在再举一个例子:
岁晏行
[唐]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萧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
· ·· ·
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
· · ·
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
· · · ·
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
· · · · ·
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
· · · · · · ·
哀怨何时终?
在一首诗中,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农”,“万国城头吹画角”),
其余都是拗句,而且在九个平脚的句子当中就有七句是三平调。可见不是偶然
的。
当然,不拘粘对也是古体诗的特点之一,这时不详细讨论了。
㈤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
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象杜甫《岁晏行》这样一首相当
长的诗,全篇没有用一处对仗;岑参《白雪歌》只用了一个对仗,即“将军角
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也还只是一种宽对。并且要注意:古体诗的对
仗和近体诗的对仗有下列的两点不同:
⑴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
“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
⑵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白居易
《伤宅》:“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又如岑参《白雪歌》:“将军角弓
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③。”
古体诗人们在近体诗中对伏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在他们看来,
拙和高古是有关系的。其实并不必着意求拙,只须纯任自然,不受任何束缚就
好了。
㈥长短句(杂言诗)
我们在前面讲过,古体诗有杂言的一体。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
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
诗。
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排 的感觉。最擅
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觉到,这是跟
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现在试举他的一首杂言诗为例: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 ,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
何茫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
六龙回日之高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
猱欲度愁攀援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
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⑤。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
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
道之难难天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
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
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
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
西望长咨嗟。
㈦入律的古风
讲到这里,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非常明显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体
诗都和近体诗迥然不同的。上文说过,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
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时还注意粘对(只管第二
字,不管第四字),另有一些诗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还喜欢用律句。这种
情况,在七言古风中更为突出。我们试看初唐王勃所写的著名《滕王阁》诗: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
·
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
· ·
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平仄合律,粘对基本上合律⑥,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
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
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依照这个格式的。现在
试举高适的一个例子: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赋。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
· ·
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
· · ··
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⑦。战
· · ·
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
· ··
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
· · · ·
应啼别离后⑧。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
· ·
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塞声一夜传刁斗。
·· · ·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
· · ·
忆李将军⑨!
·
这一首古风有很多的律诗特点,主要表现在:
⑴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⑵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⑶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象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
八句的,象仄韵律诗。⑷
⑸韵部完全依照韵书,而且多数是工对。
⑹大量地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是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
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
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
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
有些体裁相互之间显示着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
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
当然也有例外,象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
“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
①黑体字是平声字或仄声字自相为对。 ②援,一作缘。 ③叹,平声,读如
滩。 ④“阁中”句不粘,是由于初唐律诗尚未定型化。 ⑤骑,去声。
⑥后,上声。 ⑦“君不见”,这是七言古诗中常见的句首语。这句话应看作
三字加五字。 ⑧柏梁体必须一韵到底。 ⑨一本作:“出看门”。 |
|
|
|